這是我15歲就認識,
30+幾年來要好的同學,
以她「美術老師」+「教育部師鐸獎」的眼光,
評價《教出自控力》。
她寫的讓我噗哧笑了出來,
因為,真的,
校長也常需要經歷自控與失控的歷程。
但也是因為這樣,
才會知道人的「內在驅動力」有多可貴,
那是唯一能讓自控力起起落落又能振作起來,
最真實的原因。
我很喜歡這篇心得文,
也推薦這位用心的美術老師,紀錄她怎麼實踐教育的粉專。
暑假結束前
我把書讀完了
然而
我需要緩緩
思考一下再寫我的想法
因為安秀
是我30年的好友
依我對她的了解
自控力不只是她的職場專業
更是她自己的人生課題
剛好開學整整一週了
終於從暑假的鬆弛懶散
回到照表操課的學校生活
需要準時上學
照課表思考
跟著上下課鐘聲行動
廁所喝水都要以40分鐘為一個單位
在還沒清醒的8:00
開始早自習
在最昏的午後1:10
開始下午的課程
而進到教室的29個孩子
是獨立個體獨立情緒
加上我⋯就是30個人
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互相忍耐的控制訓練
開學第一週
我有臭臉抱胸三七步
學生有空著手什麼都沒帶
就來上課的
明明我們已經是一起上課了一年的五升六年級
也有帶著班級情緒
哭著進到美術教室的
我的臭臉抱胸三七步
是因為我在忍耐
也在想自己的下一步該如何反應
這時
腦裡的畫面竟然出現前額葉
不是前額葉在運作
我沒這麼厲害能感知前額葉
而是真真實實的出現一顆前額葉的畫面
對學美術的我這個容易很多
於是
我的
三七步那隻右腳收了回來
抱胸的雙手放了下來
臭臉倒是還沒變笑臉
心理嘆了口氣
我猜
臉部線條應該有稍微緩
從立體派變印象派
讀這本「教出自控力」時
真的沒有從「教」這個面向去讀
比較是對自己的「再養育」
因為
自己的自控力也是不及格
過去
有太多經驗是拿著教育書的邏輯照步走
結果半路就耐性盡失情緒失控
心裡嘀咕書是寫給聖人看的
安秀這本書讀起來
倒是引導我把自己再養了一次
我想
應該是字裡行間表達的高度同理心
我喜歡她書裡那種就算失控也沒關係的口氣
安秀用一位校長老師母親的多元角色
先理解失控才傳遞自控的重要
再加上我真的真的知道
她自己就是自控力練習的遵循者
安秀說
她覺得這本書比第一本書枯燥
不過
但讀完後我並不覺得
我覺得這本書更適合作為父母老師甚至成人
在面對自控力的工具書
有系統步驟的教我們生活裡頭的小步驟
我很喜歡安秀談自控力時
把它放在內在驅動力的基礎上
而這個驅動力
是鼓舞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書裡告訴我們自控力是「沿路的過程」
可以拆成100個等份
如果把事情拆成100個等份
那我們就不會覺得所有事和目標都遙不可及
給我最大獲益的
則是書裡談到的「時間感」
原來拖拖拉拉是因為沒有時間感
但是孩子沒有時間感
也是因為我們不相信他們能夠擁有時間的自主權
於是幫他們做了太多安排
安秀提醒我們
要尊重孩子寫作業的排程
同時包容孩子可能的延誤
然後她非常中肯且有幽默感的說
拖延症往往來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
而是情緒層面的問題
這點
常常暴怒的媽媽們
應該非常有同感
同時我們也因為跟孩子之間的情緒問題
成為孩子時間管理的豬隊友
安秀有一個優秀而且很像她的水果姐姐
書裡提到一段他們到日本旅遊
爬上鳥取砂丘的經驗
因為我看過水果姐姐小小身影爬砂丘的照片
當時我還告訴安秀
我很喜歡這張照片
聳立難行的砂丘在安秀長鏡頭下兩個黑點點就是水果姐和爸爸的背影
書裡告訴我們
有很長的時間
這個經驗給了水果姐姐很高的自我效能感
因為孩子經驗過
氣餒汗水疲憊
鼓勵陪伴歡呼的歷程
今天是開學第二週的星期一
是父母把孩子丟出門後自控力修復
老師接手 自控力需加強的日子
當然
也是孩子被放在真實場域
練習自控力的日子
這時候
我們還真的都需要一本書
提醒我們做日常的練習
還有安慰一下自己
原來大家都一樣
需要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