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框架到從寬

忙忙碌碌的,迎來2024年的最後一個國定假日。家有國中生的,最近要第一次定期考查了。而我呢,博士班生活也滿月了。

所以就以三組巧克力,鼓勵鼓勵我和另一位新生,以及共同的好友,畢竟從起點走了一小步了。

/

我就跟所有在職場的進修者一樣,如何兼顧時間和體力、公事和私事、家庭內外的均衡⋯⋯,這些,都成了最大的挑戰。

但能夠重回學習的區域、有「同學」(還是來自各方的優秀人才)、聽很棒的課,這對身心來說,是很好的洗滌。

只是我發現「餘裕感」降低了,變得不常在粉專跟大家聊天、不常紀錄雙果好笑的言語,甚至,感覺自己的耐心和包容度也變差了⋯⋯。不是時間不夠,是心情不夠了。

這是警訊,提醒自己調適的還不夠好。

但這也是人生很好的經歷,有機會可以在某些事上,放寬、放慢、放得讓它不重要。

比如說,治理校務的寬緊range很大。
校長事必躬親沒有不好,抓緊一點可能會比較在軌道上;但讓一切運作都自動化,人人各司其職、人人勇於當責,那會是更好的境界。

當媽可以當得很「虎」,但也可以軟得像貓。既然生活很緊繃了,那就要有意識的別把張力帶到親子之間,軟一點嘛,已經有個體雛形的孩子,不會因此就疲散了。

讓自己「放寬」是因為我希望慢慢恢復餘裕感,畢竟我很喜歡我們這裡、很喜歡跟大家聊天、很喜歡推薦好書跟推廣閱讀,有機會的話也喜歡透過講座方式分享交流好的觀點。

我喜歡這些本來就很舒服自然的事,以及,我還記得我答應過一位粉絲我要重啟podcast,真希望趕快有心情精力來規劃新的一集。

/

總之,發現不足,才會逼使自己想辦法做出改變,跳脫固習和框架,找出更寬的解法。

工作是這樣、夢想是這樣,育兒其實也是。

框架,既需要,因為那能幫孩子拾級往上;但也該適時揚棄,因為拿掉框架才能更天寬地闊。

人生難免遇到窘迫的時候,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心態調整到不急不徐,善待自己,那才是最重要的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