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整理表件,填了一張「服務期間」表,一邊努力往記憶耙梳,一邊將年份倒退著寫,整理出來,會心一笑。
2個12年,若是早期的教職人員,大概也可以準備退休了。但現在,我還是眼前這個單位的「新手」呢,校內每位同仁,包括代理老師,都比我資深。
因為資淺的關係,也因為換單位跟職務的關係,絲毫不敢有「20+」以上年資者的老鳥心態。幾乎所有事,都在拓大經驗圈,也都在脫離舒適圈,不兢兢業業是不行的。
/
我有一些朋友,終其一生都在一間學校服務,很愛校跟同事間感情很好是一定的。而我則是,換了幾間學校,走過比其他人更多的經歷,也到教育局處去晃了幾圈,我沒有「一直都在」的同事,但我卻有「一直在出現的新朋友」。
我想這沒有好或不好,不同的職場之路,會帶給人不同的收穫。我自己回頭看,是覺得一切都是,於我來說,最好的養成。
歷經總務,讓我可以在成為校長後,更快速上手離教育最遠的業務。
經歷學務,讓我辦過中輟、輔導、霸凌等等學生事務業務,更能懂現今孩子的不容易,和親子問題的困局。
經歷教務,讓我體會課程與教學,是一間學校的核心,能賦予學生學習更多的深度。
經歷教育處,讓我能在快節奏中,盡可能保持思緒的清楚,和沉住氣應對的能力。
辦理業務的當下,每一刻,都是辛苦的。但走過了,都是職涯上滿滿的收穫。
/
如果我20年如一日的當導師,我想我的進步可能有限,因為太熟了。除非來了個要翻轉學校的校長,要不然依照舊經驗,再適應一下新學生和新家長,大概二十來年,也就這樣過了。
但我二十幾年來,每隔幾年就會換個職務,一直需要學習、一直需要轉換,也一直需要新的輸入和輸出,「逼使」我需要對任何的新職務保持敬畏,因為裡面有太多我需要克服的挑戰。
所以,能在職場上有機會轉換工作類型的,不算是壞事喔!雖然適應期中會有點忙碌,但忙碌過後,所吸收的通通都是我們這個人的收穫,也無形中提升了我們的價值,和自我意義感。
就跟嬰幼兒需要大量體驗與刺激,那都在增加大腦的連結一樣。我們透過業務調整而讓經驗值加深加廣,有朝一日回頭看,一定會感謝,曾經那個努力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