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師長的我們,是解決學習問題的專家嗎?

最近讀了一本紮實,但卻堪為AI時代教師寶典的好書《提問力實踐指南》。

為什麼我的評價是「AI時代教師寶典」呢?因為現在,提出一個好問題,比得到一個答案,困難太多了。

有提問,才會知道困難的起點,然後才能展開一系列探索的脈絡。如果連問題都提不出來,那怎麼會知道解答的方向呢?

這其實很挑戰現場的老師,因為老師必須清楚自己是怎麼解決問題的,懂得把教學的歷程和目標融入成一套經過設計的探究過程,才能引導學生,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尤其在新課綱啟動之後,只把進度教完的老師,已經不夠符合學生的需求了。

「提出好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面對更多變化的21世紀,沒有一個困難存在著簡單的解方;透過好問題來釐清困難的本質,試圖更接近困難的全面,才有機會採取有效的行動。

但這樣的養成,必須在教育現場啟動,發展,然後成熟。

/

藍偉瑩老師繼《提問力》之後,再度寫出這本強調實踐的書,將課程設計的思維轉換成「解決問題」的邏輯,提供更務實清晰的架構,幫助老師們如何透過解決學習問題的三階段,讓提問的實踐和教學,變成更容易。

當然我們都知道,一個好的老師會給學生合適的鷹架,甚至面對不同的學生,還會有適度的調整。

所以,該讓學生學會的,是系統的方法。教會學生怎麼察覺自己的思考、怎麼盤點現況、怎麼確認目標等,在不同屬性的學習上,如何進行不一樣的處置,這本講求實踐的書,也都替讀者設想到了。

更重要的其實是,老師要教的不是答案,而是教學生「#找到自己探索出來的結果」,因為當學生建立自己理解世界的體系,才能確保未來能自己學習。

教出一個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學習、也保有學習動力的學生,大概就是面對AI浪潮襲來時,老師的最大使命了吧!

/

這不是一本輕鬆小品,但卻是一本務實且大量舉例的好書,從定義到操作,宛如親自上了一趟藍老師的工作坊。

想成為「解決學習問題的專家」的老師們,都可以備有一本,訓練自己能提出好問題,也教出能提出好問題,然後解決真實困難的學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