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很擔心現在的小孩使用數位科技能力很強,但文史或國學底蘊太差?成語聽不懂也不會用,句子寫不出也想不到。
這不是要爭論大考到底有多少比例考文言文、白話文,或古籍古典有多重要。而是孩子基礎的文化文學素養,包括語文表達的流暢、書寫的能力,是不管時代多進步我們都要幫助孩子建立的。
讀歷史故事,會是涵養國學/文學/史學的好方法。故事帶來的吸引力,無形中為孩子奠定素養,遠勝於背誦強記。
而對現代孩子最好入手的歷史,大概就是三國了。幾個原因:
🍀一、影劇改編多
前幾年很紅的大陸劇「軍師聯盟」,就是以另外一種角度寫迥異於羅貫中《三國演義》下的司馬懿,當時掀起一陣討論。更別說電影、或其他電視劇,三國劇隨處可見。
🍀二、相關電玩也多
三國時期太多文臣武將,所以從台灣到日本,都有這段時期的電玩,甚至手遊。孩子要掌握三國時期的主要角色,相當容易。
🍀三、連課文裡都有
那幾場精彩的戰役,甚至有被改寫進國小國語課本,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等;三顧茅廬或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很多小朋友也讀過。
🍀四、同儕間的共同語言
基於許多同學的接觸經驗,三國絕對是小學生彼此間最熟悉的一段歷史。他們可能永遠搞不清楚漢唐盛世,或者也弄不懂元明清的順序,但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等人,就算不能如數家珍也可以朗朗上口。
🍀五、閱讀三國的材料容易取得
太多出版社以各種形式,出版三國故事,有橋樑書、小說,或者三國,符應各階段小孩的閱讀需求,連日本出版社都有!
綜合上述幾點,吸引孩子接觸三國故事,那門檻是低的,小朋友的接受度也會比較好。
/
但是,接下來家長可能會產生的另一層困擾。
許多讀物都是耳熟能詳的故事,孩子若是比較大了,閱讀力也比較好了,若希望孩子不要只流於表淺的「看故事」,而是能更深層面的懂點人生道理、能更多元面向的看不同人物、能有更多重角度去大局觀那段時期時,有沒有「更深」的讀本,能提供給閱讀進階者,或想進一步更瞭解三國時期的孩子呢?
《水煮三國》作者,也是三國歷史研究專家成君憶老師,為這些閱讀進階的孩子們,寫了一套《少年讀三國》。
這套書最可貴的是,跳脫《三國演義》的誇張之處,是從「正史」出發的「真」三國故事。成君憶老師從正史中淬煉出歷史人物的精彩生平,降低閱讀原典的困難,讓青少年可以貼近。
另外我認為很棒的一點是,已經出了的這兩本,都是以「人物」來貫穿篇目。
雖然歷史是建構在一場場「事件」上,但引發事件的,都是人。人在當下做了什麼選擇,才是我們要帶著孩子一起討論學習,甚至避免的。
這套書文字沒有很簡單,適合國小高年級以上,到國中生。
另外,雖然每本書大概6萬字,但以「人物」為篇目,可以分章節閱讀,沒有太強的連貫性,也降低壓力。喜歡這個人物,多讀兩遍,甚至當篇附錄的「原典精選」(文言文喔)也能嘗試讀讀。暫時對這個人物沒興趣的,那就下次有緣再來。
/
回到起點,為什麼要讓孩子讀三國?
因為三國是對孩子來說,最容易的歷史接觸點,我們要藉著三國,讓孩子接觸歷史與前人的智慧、掌握典故、學習思考。
要給孩子的內在灌注一些些「厚實」的東西,才不會鬼滅之刃抓了就走、魷魚遊戲也如數家珍。
因為「讀史」,所帶來的涵養孩子思維和見地,才是我們父母的目的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