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會不會「主動」唸書?

先說結論,假如問局是上面這句,我的答案是:不會。
 
因為父母師長看到的是「主動」二字,但會讓孩子去做的,卻是後面的動詞。
 
孩子到底會不會主動「玩手機」?(假設可以不受限的話),那鐵定主動的啊!
 
如果有喜歡的動畫,孩子到底會不會主動「追劇」?(假設可以不受限的話),那也鐵定絲毫不困難啊!
 
/
 
我想起以前我的一個學生,長得彪形大漢,在校隊裡,也算是領袖人物。有天他跟我說:「主任,我以後想當電競選手。」
 
「當電競選手?很棒啊!」
先不用急著否定孩子,雖然我知道他的成績不好,他該優先處理的,應該是學習的提升。
 
「主任你知道嗎?我超厲害的喔,我現在組隊,都沒有對手。」孩子得意洋洋的說。
 
「嗯嗯,我相信你應該有厲害,因為你花很多時間在打電動嘛!」
戲謔的虧他一下,但我沒有提他的導師不久前才來抱怨他的學習態度,與作業品質。
 
「所以主任你也覺得我可以成為電競選手呴?」
孩子滿心想得到我正面的肯定。
 
「我想以體力,你應該有辦法在電腦螢幕前一坐12小時啦!我想以人緣,你應該也可以號召隊員跟你一起。但是我有點擔心一件事…..」
故意吊他胃口停下來。
 
「什麼?」
 
「我擔心你英文不行,會不會有被選上,但最後能出國比賽的不是你啊?」
我用扼腕的口氣這樣跟他說。
 
孩子安靜下來,他知道電競選手的殿堂,最後要「出國比賽」。
 
從那天起,他開始三不五時會拿著英文課本來辦公室問,這個字怎麼念、那句子怎麼念。
 
到他畢業前,我看到一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改變。
 
/
 
孩子「主動」唸書(英文)了,但他是基於對英語學習的責任感與熱情嗎?
 
當然不是,他是基於要奔赴自己的夢想:當可以出國比賽的電競選手。
 
所以他為自己,主動
 
/
 
爸媽師長,知道孩子現階段的「夢想」是什麼嗎?
 
很可能不知道,因為孩子知道說了也不會得到我們大人的讚許;也或許是因為孩子覺得,說了我們也不懂。
 
就像多年前的一個女孩跟我說:「主任,我想當直播主。」
 
我的反應是:「什麼主?」
 
現在回想,真的感覺對不起孩子,這就是世代差異。
 
/
 
所以,別再糾結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不會「主動」唸書了。
 
可以做的事是:知道孩子對什麼有盼望,然後幫孩子把那件所盼望的事,連結回「學習」、「讀書」,或「自我充實」。
 
當孩子跟你說她想當網紅(因為感覺賺錢很輕鬆),千萬不要第一時間對她嗤之以鼻。(再怎麼不以為然,都請先忍住30秒)
 
不過可以跟孩子說:「當網紅不能只靠年輕貌美喔,因為永遠都會有人比妳美。但如果妳腦袋有料一點,談的話題有水準一點,這樣可以紅比較久。」
 
這可以迫使孩子去思考,為了當一個屹立不搖的網紅,她該提昇自己的什麼。
 
/
 
與其追著孩子「主不主動」,呈現出一個我們心安的讀書樣子,不如努力加強跟孩子的連結與互信,願意告訴我們,他想做什麼。
 
然後我們就能從他對自己的期盼中,引導他,他該為自己哪些不足,主動加強。
 
#素養旅行新專欄
#週六家長會_爸媽聊聊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