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天的推薦

從今天往回推算粉專成立的那一天(2020年1月1日),竟也默默過了1000天。
早幾個月前,還想著第1000天,要跟粉專們玩什麼遊戲呢?在臺北租個溫馨的小場地辦個素養聊天會嗎?
但當日子逼近時,新生活已經消耗我所有的專注度,好玩的梗也沒有去更細想了。留待第2000天吧!
不過這陣子,一向熱愛蒐集、研究能讓學生適用的,各種閱讀題材的我,還是花了功夫,認真的研究這本專為五到八年級設計的刊物,和它背後的數位學習系統。
做為積極重視閱讀教育的粉專,在第1000天時推薦它,應該也蠻合適的。
🌷
號稱「少年版」的這一套,跟它的姊妹作《閱讀理解》(for 高中生)一樣,都是屬於季刊。
雖然文字的難度下修,但「引導閱讀學習」的任務,看似給了尋寶圖的線索,讓孩子無形中,藉由預測、歸納、統整、類推等能力,來擴增閱讀素養。
以及我蠻喜歡藉由各種「平均統計圖」、「某某和某某的能力關係圖」、「圖卡」等,讓孩子從各種角度去理解一個觀點,然後產生自己的論點。
與其說是一本純粹自我閱讀的刊物,若是一開始有師長父母引導的話,更是一本設計貼心的親子閱讀教材。
以上是本期主題專刊,大約佔了半本。
接下來半本,則是穿插科學、社會學、人文、歷史、資訊圖表,和媒體判讀等文章,搭配每一篇後面的「小試身手」和「文本分析」,以幾個問題或選擇題,來讓孩子自我檢測答對了沒。
🌷
不過我覺得更值得入手的,是「數位學習系統」。
在這個平臺上,有各種不同的篩選器,例如主題、形式、類型、難度等,能挑出想給孩子看的文章。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還不是一個很熟練的閱讀者,在難度中可以選「新手」,會出現被推類於「新手」的多篇文章和題目,孩子答題的自信會好一點。
又或者,要讓孩子練習現在大考最愛出的圖表題,那就在「形式」的篩選器上,選「連續+圖表」,就會出現這類的文章,孩子自然可以主題式的廣泛練習。
每一篇文章,都會有五題選擇題,以確認孩子懂了多少。
⭐️最厲害的是,還可以從後台「我的學習」中,看到每一篇文章答題的正確率如何、多篇文章累積起來的「理解表現線圖」、各項能力平均答對率的長條圖等。(能力包含對文本的擷取訊息、統整解釋、省思評鑑….等)
⭐️這真的是用「數據」,搭配圓餅圖、長條圖和折線圖等,來讓家長看出,孩子在閱讀上需要再加強哪些部分,他需要多練習哪依類型的文章,而不是只有茫然的「多看書」。
🌷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閱讀動機」很重要。
但已經到高年級以上,「閱讀選材」跟「閱讀策略」,甚至「閱讀診斷」,更是重點。
坦白說,這套刊物跟數位平臺,不是來啟發閱讀動機的,它沒有非常簡易的連續性文本(簡單來說,就是好讀易上手的故事啦),文字也不是非常淺顯;當然,更沒有注音。
不過,論到「選材」、「策略」,甚至家長最感到困難的「診斷」,刊物跟平臺,給了相互呼應的助力,一定可以成為父母的幫手。
🌷
五年級以上的孩子,都有著越來越鮮明的自主性,要勉強推過去「教科書」,很容易引起反感,甚至為反對而反對。
我的作法是,就丟在床上一隅,水果姊來找我討抱時,她滾來滾去碰到刊物,好奇的拿起來讀,然後開始跟我討論嵇康(嵇康耶,誰還記得?竹林七賢其中一位)
這時候,我想把刊物推介到她的「伎倆」就奏效了。
當然,我也是一個已經讀過的家長,所以當孩子跟我談時,我就跟引導跟延伸。
讓刊物,不是孩子的教科書,或多一個任務;而是一個與父母對話的連結或橋樑,親子間可以有一些話題,是從刊物上來的。
自我閱讀和親子對話,雞生蛋、蛋生雞,誰因誰果已經不可測;但總之,孩子讀了,也談了;然後,在讀與談之後,大腦神經元更擴充了。閱讀力的提升,就只是順便而已。
🌷
如果想給家裡高年級以上的孩子,擴充閱讀文類,甚至技巧性的讓孩子多做閱讀測驗,或父母想悄悄的診斷孩子的閱讀力,這是一個很不錯的資源。
新刊上路,有一些活動,九月底前可以再折1000,家長們再自行評估看看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