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一篇,超過200個回應耶,真的是太讓我吃驚了!大部分的人都是選「2」,也就是「還蠻常看到粉專上的文章,但沒有到天天」。
感謝許多朋友給我回饋,這讓我知道,我都已經「天天」在粉專發布文章超過40天,演算法還是常常沒有把訊息推送到朋友面前。
這也更讓我相信,「擁有一個自己的部落格」,是件好事。
我覺得應該所有人,都會想為生活留下一點紀錄,不管是供未來的自己回味,還是可以跟孩子親友話當年。
臉書最棒的特色就是每年某日,會回顧過去的「今日」。看到曾經的照片或文字,有沒有讓你會心一笑呢?
不過,這終究是臉書機制下,它願意提供的功能。哪一天,功能收回,那就收回了。或者哪一天,臉書關店了,那也就關店了。
所以,把回憶寄託臉書,比把回憶寄託給一個不知道會不會哪天分手的情人更不可靠啊!
在以前,重要的東西放銀行保險箱,是因為我們認為,小偷比較不容易去偷銀行。其次,藏在家裡的某個角落,畢竟再怎樣,都比託管在別人家,安全值高一點。
數位資產也是這樣的概念。臉書,就是別人家啊!
有些平台(痞客邦,跟當年的無名小站)會為網站苦手者提供一個個套房(網路空間的意思),可以很快速的,在平台下做一個自己的部落格。代價就是會有廣告,以及網路空間有限制。
但這就是「別人家」,其實跟在臉書沒有兩樣,哪一天「房東」不租你了,或「房東」整個房子要打掉賣人,就真的只能一夜之間倉皇搬出。
所以比較保險的,還是要有一塊「自己的地」,可以蓋「自己的房子」,掛上「自家門牌」。
架站(弄自己家的房子),沒有想像中這麼難,現在很多架站工具,讓你無痛架站。
但不管怎麼說,如此辛苦弄這些事,就是想保存當時的文字、照片、心情、回憶,這也是我2017年架站「素養旅行部落格」的啟始原因。
自從2007年開始在網路上寫作,起先是為了紀錄與雙果爸爸的籌備婚禮過程。然後寫生活、寫旅行、寫小家庭。
後來雙果陸續來了,寫作重心就移到了她們身上。現在慶幸當時有留下那些文字,因為時光匆匆,真的很多就都忘記了。
起先只是為了想寫,先是在「隨意窩」(早年的某個「房東」),後來搬家到「痞客邦」。
寫了10年後的2017年,決心從此為寫作而活(這是誇飾法啦),所以買了網域、也訂閱(無限大)網路空間,把七百多篇文章,一一從痞客邦搬出來。
到了現在的素養旅行網站:http://yasbest.com
2017年的五月,到現在,剛好五年。沒錯,所以再度每年一次的收到網域名跟空間租用的帳單了。
猜猜看,帳單貴嗎?
我個人覺得還好,就當作「訂閱」一個「無限大」的空間,為將來的回憶買點保險。假設若是利用這個網站,可以再有額外價值,例如讓孩子看看你寫了什麼、例如可以分享觀點陪伴一些人….我覺得就超有意義的。
網域名與空間租用,一年合起來兩千出頭。
我收穫到的好處是什麼呢?
自己跟老公的回憶,有地方安放
孩子超愛看媽媽寫了她什麼
孩子超愛看她們小時候的樣子,跟發生過什麼事
可以寫點資料幫助人(例如之前寫了好多日本鐵道旅行、自駕旅行)
後來還可以將觀點分類,幫助更多的人(閱讀心法放一堆、學習策略放一堆…,讓年邁的讀者好找)
一個自己發聲的地方
我很感謝五年前的自己,架了一個站。雖然陽春沒什麼功能,但作為保存,還是覺得很棒的。
對我而言,可以保存文字跟照片,是最重要的事了。如果還能藉由文字跟照片,推廣一些理念想法,那我真的覺得實在太幸運了。
往前走的時候,不要忘了回頭看。點滴軌跡,在在都在見證自己曾有的幸福,或者收穫。
所以,不一定要如同一本書名《為什麼你該寫一本書?》啦,但「擁有一個網路專屬平台」,真的是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好事。
落落長的文字,感謝你看到這裡。如果可以,請幫我點個讚或留個言。讓這篇可以因你撥時間的互動,而有更高的觸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