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好書夜.64》鼓勵孩子去為自己的好奇,找出答案

沒有意義的書
古怪的食物
幫動物量體重
找死的笨蛋
奇怪的禁止
有趣的騙局
……
 
以上這幾個主題,有沒有是讓你眼睛一亮,也想一探究竟的題目呢?
 
四年級小學生君偉又來了,這次是他和他的同學們要做「專題報告」,每個人找一個感興趣的主題,去蒐集相關材料,然後在班上分享,最後交出書面報告。
 
這真的是太結合孩子現在的學習現場的一本書啊,重點是,它還是一本化身「有趣情節」,兼具「可愛插圖」,既是「故事書」,也可看做初淺的「工具書」呢!
 
🎈
 
現在的教育跟考試,已經不是大量背誦,背多分的年代了。
 
✅孩子自己「發現問題」、
✅懂得「找到各種論點」、
✅知道如何「歸納與整理」、
✅能夠「形成自己觀點」,
✅以及嘗試「公開發表」,
都是新課綱下,或世界各國教育趨勢,為孩子們努力的方向。
 
原本應該是由厚重的工具書來教老師怎麼教學生,
結果竟可以在一本孩子喜歡閱讀的書上,
看到簡單的探究方法論,
這真的很讓人驚訝並讚嘆作者王淑芬老師的巧思跟設計。
 
在愉快的閱讀本書中,孩子會透過每一個同學的「怪奇報告」發表,知道「專題研究」的基本架構(雖然粗略,但四年級,甚至小學生,知道這樣就可以了):
 
🌼一、研究主題
🌼二、研究目的
(為什麼想做,帶著什麼問題在做)
🌼三、研究方式
(怎麼找資料、到目前為止這個主題已經有什麼研究發現,有點文獻探討的意味)
🌼四、研究結果
(找到的資料的結論、自己的心得、對這主題的往後建議…)
 
故事還不只這樣,當篇研究的小學生在班上發表時,還要面對同學的提問,甚至質問,必須為自己的發現「做辯護」,或者再進行「補充說明」。
 
所有的討論與對話,就是一場思辨,但可以包裝在有趣、詼諧、好讀的故事中!
 
如果班級內的討論跟探索氛圍是這樣的話,讓孩子們在各自的研究主題中,盡情的探索、縝密的紀錄、條理分明的發表,那就真的是一幅幅教與學最美麗的風景。
 
🎈
 
如果我是學校老師,
我會建議學校採買這本書當「共讀書箱」的一部份,這樣全班同學都可以一起讀。
 
如果我是班級導師,
我會自己買這本書,參考上面的作法,然後結合課程,讓班上小朋友也來進行小規模的專題研究。
 
如果我是家長,
我會買這本書,讓家中寶貝看完,跟孩子談談書裡的專題;
下一步,就是讓家裡的孩子找感興趣的題目,做專題。
(沒錯,雙果姊妹你們兩位的任務來了~😄)
 
🎈
 
用大人的作為,讓孩子知道,學習之路上好玩有趣的,不只是教科書上的知識點。
 
我們鼓勵孩子去為自己的好奇,找出答案;
因為這份「為自己想知道的」去找尋解答的熱情,
才會是孩子主動探索、主動閱讀,進而終身學習,最重要的內在動力。
 
所以說,
不管是做為一本優質的「故事書」,
還是深入淺出,專門寫給孩子看的「工具書」,
兩種特質都能勝任的好書,
《君偉的怪奇報告》,我真心大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