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讀本書,是最好的童年禮物之一

常有人問我:「顏老師,什麼時候開始讓孩子閱讀,才容易引發興趣呀?」我都半開玩笑的回答:「其實出生後就可以了唷!」

認真說起來,這還真的是可以做到的,因為媽媽的聲音,是寶寶從胎兒時期,最安定的力量。媽媽唸書給嬰兒聽,當然不是要孩子懂什麼,而是在安全感中「一暝大一寸」。

當寶寶大到能坐起來後,鮮豔、柔軟、可捏可揉的布書就是他最好的玩具啦!媽媽可以對孩子輕聲說:「這個是書喔,以後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隨著孩子一歲兩歲,布書也進階到厚紙板書、翻翻書,一般認知中書的形體,也更鮮明了。當然一路以來,爸媽不停的演示:「這個是書喔」,或爸媽呈現出「閱讀的樣子」,都會在小小的心中烙下印象:「原來這就是閱讀啊!」

然後,懷抱著孩子共讀一本書,就可以成為家庭裡最棒的日常風景了。

☘️

在親子共讀的意義裡,「陪伴與愛」,才是真正的關鍵。字詞理解、情節掌握,都比不上父母投注的專心,與專屬於他的片刻。

我自己的兩個孩子,水果姊跟可樂果妹的幼兒時期,都花了很多時間與她們共讀一本書,爸爸也常懷抱著她們念故事,或者玩故事裡的迷宮或各種遊戲。

我通常會把她們圈在我懷裡,把繪本放到她面前,逐頁的念給她聽。等到她們大了點,換姊姊會唸給妹妹聽,或妹妹念給她的玩偶娃娃聽。我給她們的理由是:「妳可以當老師喔,要不要試試看?」

「共讀」一本書,不只是爸媽「念」,也可以是爸媽「演」,或孩子念跟演。可以是指著字(即使孩子那時候還不識字也沒關係),也可以是「我們今天不讀故事,我們今天來看每一頁的插圖」,許多繪本上都藏了很多線索,父母用心的翻找,都可以是親子共讀最好的元素。

☘️

在幼兒時期的親子共讀,有幾個小原則可以供大家做參考:

🌹1、符合幼兒程度的書
就算是繪本,也有很多種。完全無字的繪本,就要一個會講故事的爸媽,以及引導孩子怎麼看圖片。簡單故事、字體大、色彩斑斕鮮豔、角色鮮明的繪本,會是幼兒親子共讀很好的選擇。

🌹2、爸媽專心的陪伴
親子共讀的美妙,需要透過父母專注的引入門,而「爸媽此刻專屬於我」的感受,除了是最甜蜜的時光,也是最好的邀請。

🌹3、有時候專屬一對一,有時候可以納入手足,一起討論
當然偶爾也可以增加趣味性,邀請手足,連同爸爸或媽媽三個人,一起共讀。尤其是遊戲書,可以鼓勵孩子一起玩、一起解題跟闖關,讓閱讀慢慢也能成為兄弟姊妹間很棒的家庭活動。

🌹4、也給孩子演示的機會
比如說,在熟悉的故事下,故意裝不知道引誘孩子回答接下來的劇情,這同時在無形中讓孩子練習語言表達。

🌹5、最好是固定的時間或節奏
比如說每晚睡前的15分鐘,或者飯後的10分鐘。讓孩子有預期:「啊,媽媽要來陪我了!」

🌹6、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請孩子挑書,或問孩子今天想扮演書裡的哪個角色,或問孩子願不願意在某一段劇情裡當老師說給媽媽聽。

親子共讀之美,在於孩子對書本及閱讀的奠基。爸媽當然是孩子人生起步時,最親切的閱讀引導者與同行者。為孩子投資「陪他讀一本書」的時間與精力,是無比可貴的,也是爸媽所給的最棒閱讀禮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