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閱讀偏食,怎麼辦?

過去常會收到一些朋友的提問,但其實也是包括水果姊在內,許多小孩都會走過的歷程,那就是閱讀偏食。

我說這是「歷程」,而不是問題,是因為,人難免有愛好,把時間偏向自己的愛好多一點,是人之常情。

在孩子小的時候,目光跟能力有限,聚焦在自己駕馭得來的主題或文類上,讓自己輕鬆獲得閱讀的喜悅,我覺得這是好事呢!

可以讓因為閱讀而來的喜悅常常發生,比大人急著讓孩子拓展閱讀領域而產生排斥感,來得更重要。

☘️

在一次訪問中,水果姊這樣說著:
「我比較常看小說類的,媽媽也會說我不看科普,閱讀偏食什麼的。但我覺得給孩子的書,要符合他的程度,如果在我小時候,給我看媽媽的《家庭裡的素養課》,我也不會喜歡閱讀。」

語畢,全場哄堂大笑。

雖然大家覺得有趣的是最後一句話,但我覺得水果姊講到一個重點「符合孩子的程度」。

今天孩子若是閱讀偏食,我們要細細解剖原因,是文類的問題,還是文體的問題?

如果是「文類」的問題,喜歡文學史地,不喜歡生物自然。那若是希望孩子拓展領域,就靠孩子喜歡的「文體」,去協助入手不擅長的「文類」。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喜歡漫畫,就讓他看漫畫類的生物自然;如果孩子喜歡短篇故事,就讓他看故事類的生物自然。

如果孩子閱讀偏食,是「文體」的問題。比如說,只喜歡看漫畫,什麼主題什麼內容都可以,但就是沒辦法進入文字,無法做文字閱讀。這樣子的解決之道,就會跟上一種不一樣。

這時候,可以以別的方式來「過渡」,比如說:影片、podcast等等。

有的孩子喜歡昆蟲或天體,對於文學歷史沒有興趣,也不會想看相關的「書籍」,這時候就讓孩子「聽」故事啊,歷史故事或文學故事,用「聽」的方式,讓孩子以文字以外的方式,接觸這個主題。

有時候「偏食」,只是「烹煮方式」沒有變化。換個方式讓孩子接觸,不一定要「讀字」,才叫閱讀。先接觸,感興趣,自然就會找字去讀了,真的不用擔心。

引起動機、呵護內在動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

回到爸媽自身,我一直很倡議的,孩子的書,大人看了嗎?

如果爸媽有約略翻過,可以不經意的跟孩子聊。孩子有看過沒看過都沒關係,但他可以透過跟父母簡單的談話,對那本書那個主題有初淺的認識,這樣孩子再去書架拿下來讀時,就不是「從0開始」。

不是「從0開始」的閱讀,那是一種安心的感覺。「這個我媽跟我說過了」、「這個我以前聽過了」,低門檻讓孩子更好進入,他原本以為他不喜歡、他跨不過去的那個挑戰。

其實,閱讀偏食,我也會啊。我們大人也都會有偏好的主題,會自動去搜尋我們所喜歡的。所以,不需要太緊張「偏食」這件事,但可以把不同的材料,以不同媒材的形式,擺在孩子面前,讓他們自由探索。

☘️

我常跟水果姊說:
閱讀偏食其實不是問題,只要你保持著對所有知識的開放心態,遇到時有能力看一看,人家談到時也能聽上幾句是聽得懂的,這樣就可以了。

不要去想著透過閱讀,孩子要多會寫文章、吸收多少知識;
透過閱讀,讓孩子享受心流、認識世界就好。

那些父母偷偷想著的「學習期待」,一個會帶著問題去從書裡找答案的孩子,都會在以後的路上,一一實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