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水果姊拎著這本來找我:「很好看喔,媽咪你趕快看!」
我看看書、再看看她:「你覺得很好看嗎?這是在教爸媽怎麼約束你們小孩用手機的書耶!」
她微微笑,丟下一句話後轉身離開:「其實不是喔,這本書是要在教你們大人,怎麼在小孩面前用手機。」
在她這種「輕巧」的批判下,我好奇的打開這本書,仔細的讀一讀,陳志恆心理師寫給所有大人看的《脫癮而出不迷網》。
而閱讀最好的感受歷程,是發現作者與你原本的認知是貼近的,會有一種遇到知音的驚喜感。這本書倡導的:
「手機是工具」、
「不是手機問題,是親子溝通問題」、
「有品質的陪伴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跟我在《家庭裡的素養課》中「給與不給,新世代的載具學習」的篇章中,
我與陳心理師有一致的觀點。
其實說白了,許多父母因為疲勞或不知道怎麼互動才能讓孩子安靜下來,所以選擇「3C育兒」。
這不是不行,而是在孩子沒有更豐富完整的「線下生活」前,就給予手機,以及沒有做其他「配套」或「事先預防」,那只是為未來埋下災難。
所以關鍵不是網路或3C的錯,關鍵是父母有沒有同時跟時間賽跑,在孩子一點一滴被手機的世界吸引更深之前,父母維護良好的親子互動。
父母如何看待手機,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3C使用行為。跟所有教養一樣,專制權威、寬容放任或忽視冷漠,都不是親子間一起面對手機問題的好方式。只有帶著關愛、引導、共同制訂使用規範,並包含了理解與約束的民主威信,才能將手機問題,帶離親子戰爭,轉為工具使用。
這本《脫癮而出不迷網》非常清晰具體的分了四大章節:
數位教養觀念的建立
數位教養最常遇到的13個問題
正向聚焦因應網路成癮的教養策略
常見的網路使用問題
從遠到近,然後給予策略的建議,來陪伴父母如何帶著孩子走出3C風暴。
書內的許多篇章,都是家長最關心的課題,例如:
當孩子吵著擁有自己的手機時,該怎麼應對?
「再一下子啦!」當孩子一直不肯下線時,怎麼辦?
孩子說要拿數位裝置寫作業、查資料、交報告,如何管理?
看看,這是不是你平日會煩惱的手機議題呢?
手機與線上教學,讓親子間的教養更上一個難度。
看似合理的需求(學習)下,有沒有包藏著父母對孩子自控力的不安?
對孩子的約束裡,父母是否有會遲疑,下了班後還需要大量手機工作、聯絡、休閒的自己,有沒有當好孩子的榜樣呢?
這些種種,其實更是父母心中的不安與遲疑。
我問水果姊,這本書內她最有感受的是哪些點。
她跟我分享:「大人有時候給了手機,但實際上自己還沒有準備好。」
還沒準備好?比如說?
她說像是尊重孩子隱私啊!
我說我哪有不尊重她隱私?
她說我把她Google Classroom的帳密放在家裡群組的記事本。
「ㄟㄟ,這可是害怕你忘記耶!」我抗議著。
但轉頭一想,好吧,本來只是做個備份(我才不會上她雲端教室看她老師的公告與作業啊!),但孩子大了,想自己保管帳密,那爸媽就省了這份心吧!
我把記事本內她的帳密刪了,換來她一陣歡呼。
我還問她哪一篇最有感,她說「你們都能滑手機,為什麼我不行?」
我哈哈大笑,是啦,孩子永遠不能接受「我在忙工作啊、我在忙聯絡啊、你還小啊….」這樣的答案。
那可以怎麼做呢?陳志恆心理師有很好的建議喔!
真的是一本務實的好書,這本書可以陪伴你,從心理感受、孩子的渴望,到父母怎麼示範、引導、重啟親子連結,書上有很切近現實的實例,當然更棒的是有實際的建議。
最終,手機跟網路,不是洪水猛獸。但父母怎麼看待這勢不可檔的趨勢,跟孩子轉化這些成為他成長或展現自己的好利器,不只考驗我們的智慧,也考驗我們選擇書籍或建議的能力。
所以說,讓這本書陪伴你,不管是事前預防,或是事後補救,從根源來終結家裡的親子手機戰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