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讀物,天天(或每期)都不一樣,但總是有豐富的內容與價值,那就是報紙。
我一直記得,小時候那厚厚幾本報紙剪貼簿,裡面收藏了許多珍愛的文章,在那個閱讀資源比今日匱乏很多的年代,捧著一讀再讀,甚至只是其他小朋友的投稿,都讓我心滿意足。所以,讓兩個孩子見識、使用、享受、浸淫在日日更新的報紙裡,是我想做的事。
大一點的水果姐,就是《國語日報》,16版,從教育新聞到世界趣談、從校園采風到學生投稿,琳瑯滿目。
小一點的可樂果妹,自然讓她先從同家族的《國語日報週刊》入手囉!彩色印刷,字體略大行距也寬,比較貼近閱讀初級者的能力和選擇。
—–
有一天水果姐的臉書讓我笑了,這根本是媳婦熬成婆的概念:
《妹妹的剪貼簿》
妹妹踏入小學生活了!
媽媽幫她買了日記本、剪貼簿,
嘿嘿,
她的苦日子來了。
吃飽就拿著剪貼簿、報紙、剪刀、膠帶到客廳,
嗯⋯⋯不愧是粗心大王,
剪個報紙也會出包,
還差點忘記拿膠帶,
但還好大部分時間都很認真。
第一次剪貼的成果還不錯,
之後⋯⋯就不一定了⋯⋯。哈哈
—–
早在正式啟動剪貼報紙的那一天,我已經讓可樂果妹「生活裡有報紙」很久了,起先是拿報紙來圈字,後來進步到圈「詞語」。然後我們會一起挑她覺得可愛的,或她認得的部分「標題內容」來看看內容。
什麼叫部分標題內容?比如她會問我:「媽媽,這個在寫兒童節的什麼?」
「喔,這是在講奧地利的兒童節嘉年華會。」她當然會繼續問:「奧地利是什麼?」然後就帶她去地圖前,指出奧地利讓她看,甚至告訴她,這是一個音樂王國喔,很多厲害的音樂家都是這裡的人。
過去一段時間,「報紙」就這樣無聲無息的存在於生活中。所以真正要剪貼的那一天,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但還是需要一點點小小的溝通:
「一定要剪下來嗎?」可樂果妹已經很習慣隨意的翻翻讀讀和「圈報紙」!
「因為你把喜歡的文章剪下來後,以後看剪貼本就好啦,這就是你的心愛文章精華本,而且你還可以在旁邊的空白處畫畫。」媽媽補充說明。
為了增加誘因,我再拿出一整排新買的繽紛多色原子筆:「如果你的細字彩色筆不夠用,媽媽這邊新的原子筆可以借你。」可以使用媽媽的文具,增加一點「尊榮感」。
—–
《國語日報週刊》有一些巧思吸引小讀者,例如,某些文章會設計遊戲,走迷宮、拼圖、連連看或算算看之類,很適合現在的可樂果妹。她會問我:「媽咪,這個是拼圖耶!」
「沒關係呀,你可以一塊塊剪下來,然後你到剪貼簿上,再拼起來,記得要黏好喔!」
誰說閱讀就是要讀「完整的一篇文章」呢?
拼圖旁邊也有小小一段,讀讀短短文字,然後依著提示,把拼圖完成,順便再玩一下遊戲;因為很有意思,所以保留到剪貼簿本裡,我覺得超好的呀!
剪貼簿,沒有規定她怎麼貼,她自己決定就好。我注意的只有在剪下之前,跟她一起挑選她感興趣的文章。
小一的她認的字還不多,我並沒有要求她拼讀全文,太累了。就會陪她一人唸一段,我念的時候會放慢速度,手指著文字。這時間是要讓她「認國字」。我告訴她:「拼注音比較辛苦,你如果可以記得住國字,就直接記國字。」
以及透過這樣的閱讀,讓她更完整建立「詞組」的概念。比如說「慶」這個字,她會在兒童節嘉年華會的文章中,讀到「慶典」,這時候她會想起:「國慶日的慶是不是這個字?」
就像大腦的連結,字群的連結也類似呀。認識的字群或詞彙越豐富,文章的意思掌握就會更好,閱讀趣味自然就產生了。
—–
所以,與其說透過「剪」或「貼」來讓孩子多一件事,更可以說是把純粹的「眼睛看、嘴巴念」的閱讀活動,再更有趣一點,在不知不覺中,透過字詞的累積,進步到全句的理解、甚至是段落的掌握。
但記得,家長要適時「退場」,要後退讓孩子的能力多展現一點,甚至一點點超過本來已經會的也沒關係。一步步將過去的親子共讀,推到可以慢慢的自己讀、自己選、自己剪的自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