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只靠老師已經不夠了

睡前陪伴時光,水果姐靠著我,低聲說:「媽咪,我覺得這次月考我好像沒有準備地很充分。」(她後天月考)
 
「我也這麼覺得。」我淡淡的回應她。
 
「媽咪!」她抗議的小聲叫了一下,哈哈,我想她是想要討拍,而不是媽媽繼續潑冷水。
 
「好啦,媽咪開玩笑的。」正色一下,我溫柔的跟她說:「剛上高年級的第一次考試,你就當它當成建立基準的一次,透過這次,你下次會更知道,是不是需要再更早開始複習?或者,你甚至有些科目,得讀在老師教之前了。」
 
黑暗裡她點點頭,沒有像前幾天那樣抗議。
 
—–
 
前幾天是這樣,她跟我說(抱怨?)哪一科的什麼地方老師還沒上到,但下週就要月考了。
 
我沒有隨她起舞(說老師怎麼這樣那樣),反而用發現新大陸的口氣:「你知道現在最流行的是什麼嗎?自學喔!你下次可以實驗看看自學的效果。」
 
當天,她很抗拒這樣的觀念,認為老師應該都要教過、教完,才能考試啊!
 
「是啦,或許你以前的經驗是這樣,考的都是老師教過的範圍知識。但你未來的學習範圍會越來越大,很多你以為老師沒教的,也會考喔!」我繼續這樣說,但她有點不服氣。
 
「自學沒有你想像的可怕啦,就是先閱讀教材,心中有個大概的輪廓啊!現在又沒有叫你自學就要成為專家!而且你上課還可以再聽一遍。」
 
為了給她信心,再補一句:「你還有媽咪,別擔心。雖然媽咪也有很多不會,像你那個自然我大概就不太行了,不過我們還有自修跟網路呀,安啦!」
 
—–
 
這個世代的孩子,如果學習「只能」依靠老師「有教」才會,那真的遠遠不夠。
 
未來的評量趨勢,強調跨領域、多文本,但老師也不是科科精通啊!尤其到了國中以上,分科專業更明顯,學科能力之間的連結和呼應,還是要靠孩子自身去理解和建構。
 
老師可以像教練,提供很多素材或練習,或者擔任解惑的角色;但都要仰賴老師要教過才可以,那已經不夠應付各種評測了(舉例來說,國中教育會考國文科試題中出現的文本或內容,沒有在任何一家版本的三年國文課本中出現過)。
 
孩子對於學習的啟動、推進、涉獵、組織,已經不只是課堂上的事,更多的來自於本身的內在動力和推進力。
 
「學習,是終其一生的事;所以學習怎麼學習,就會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能力。」這是我期許自己去盡力做,也想帶給孩子的觀念。
 
藉由每一次關於學習的親子討論,帶入一點點觀念。就算這次月考表現不盡理想,我想也會是一個不錯的契機,至少會開始去思考,什麼地方不足?
 
「遇到狀況知道怎麼調整、找出策略、盡力去做,然後懂得逐步修正」,這比拿了滿分,更是令我期待的結果。
 
因為滿分只有一瞬間,但能力卻能陪伴一輩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