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選書.8》視覺藝術,孩子決勝於AI世界的關鍵

「我又不是藝術老師…」,這是當我初見這本書《點亮藝術力》的感想。但很快就意識到我的淺薄和錯誤,因為這是一本,透過各種藝術形式傳達情感,激發學生,同時也促進創意及思考能力的書。
 
作者孫菊君老師,同時也獲有SUPER教師殊榮,用她長年在視覺藝術課的教學經驗,轉化成給任教所有科目的老師們,甚至家長們,如何深化孩子自我學習力、思辯能力,甚至溝通協調力的策略。
 
所有跟認知、勞力付出有關的工作,逐漸會被未來AI社會所淘汰或轉換。唯有感知察覺和創意表現,是人類勝於機器人的可貴能力。而藝術/美感教育,正可以啟動與帶入這樣的素養。
 
孫菊君老師重視孩子們在課堂上主動積極的學習,所以投入了大量的時間準備教材、沙盤推演課堂流程,就是為了孩子在乎這一週一堂的視覺藝術課,並在其中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就感。
 
她也考慮到所有學生對藝術原本的胃口與所謂的天分,決心要用藝術來發展孩子的關鍵能力,鬆開評判的標準,在課堂上看見更多學生的潛能,也給他們更多的正向讚賞。
 
—–
 
所以第一步,她讓學生練習怎麼「觀看藝術」,她給予學生具體的工具,例如:仔細察看陌生或是日常的場景細節,指出表面的不一致之處;讓學生慢慢習慣,有意識的切換不同角度來看待事物。
 
其次,她透過各畫作,讓學生除了看「細節」,也練習去看「不合理的地方」。透過這樣的時時磨練感知,深化找到解決問題線索的能力。
 
除了現代腦科學研究已經證實,為大腦增加更多新連結,讓感官和頭腦保持敏捷,這會強化大腦運作。而「研究藝術」,正是最好的方式。麻省理工學院裡教授人工智慧的帕金斯博士強調,「視覺力」才是決定學生未來競爭力的關鍵,因為:
一、觀看藝術幫助我們想得徹底。
二、觀看藝術是練習思考的最佳工具。
 
再則,藝術思考可以有多樣紛陳的樣貌,沒有單一標準答案,更容易與他們分享彼此看法,而且能在不同的詮釋中,激盪出更多元的火花,這更是呼應了新課綱中核心素養的互動與共好。
 
—–
 
這本書值得推薦之處,是在明白藝術教育對提升洞察力和溝通力的重要性之後,致力於教學的改變。利用藝術的特性,激發孩子對事物的直覺、推理與想像,允許不一樣的創意和思考,用更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接續這樣的觀念下,本書將近有一半的篇幅,在分享教學心法:如何交出課堂的主導權;也分享許多課程策略,包括怎麼建構備課素材庫、找到引起學生好奇的鑰匙、ORID焦點討論法的帶領,以及如何在課堂上導入「設計思考」….。
 
一路讀來,酣暢淋漓,這不只是藝術領域的老師可以人手一本;許多本質性的課程設計原理,值得每一位想用心改變教室學習風景的老師們都來參考。
 
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導我們的學生,如何面對未來的世界。給學生關鍵的能力,遠勝於讓他熟記典籍。藝術教育的多元視野,佐以有效教學,將更容易跟孩子們分享,關於創意、熱情、觀點、實作、欣賞與接納等等,AI所無法內建的能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