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電視上的各種兒童競賽,包括記憶王、知識王、實驗王、心算王之類,不知道會不會心生羨慕,別人家到底怎麼養出這樣的神童?
然後繼續羨慕:人家的孩子聰明絕頂,我家的孩子一道數學都要講解半天!
其實不用羨慕啦,因為所謂神童,極可能只是具備了在某一領域下能迸發光彩的神奇大腦;或者他經歷過特殊的練習,在小小年紀就能收穫許多掌聲跟目光。
姑且不論神童的背後,那個孩子或家庭付出過什麼,我們只要想兩個問題就好:
一、神童,等於天才嗎?
二、我的孩子不是神童,但他有天才特質嗎?
最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天才的關鍵習慣》,這本書針對這兩題所給的答案是:
一、神童,絕不等於天才。
二、天才特質,很可能出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包括你我家的孩子。
—–
全世界的所有標準化考試,頂多測出學霸,不會測出天才。原因是天才的特質,包括好奇心、熱情、堅毅、熱愛學習、投入、專注、不怕艱難等等,都難以在短短的時間內,評測出一個孩子是否具備。
把才華放對地方,以及做出對人類確實有貢獻的事,才是天才。
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靠爬樹的本領評斷一隻魚,牠將終其一生都覺得自己很笨。」
我們不確定孩子的未來會長成什麼模樣,其實歷史上幾乎所有被視之為天才的人物,都不是靠父母師長培育起來的。
但若能在我們的欣賞與支持下,將某些特質種在孩子心裡,或呵護某些孩子天生就有的特質,讓他能用熱情突破生活的挫敗、面對挑戰時有再試一次的勇氣、或常在心流裡感受到驗證自己價值的美好,這將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喜悅。
孩子對自我的喜悅、無懼怕也無愧,這不是我們父母所期待看到的事嗎?
—–
每一個孩子,都曾是充滿好奇的愛問王。但漸漸的不問了,因為大人沒有空每一次都回答他,或者也沒有教他找解答的方法。然而具備好奇心,以及想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它,卻是一個天才的基本性格。
豐富的想像力也是,愛因斯坦另外說過:「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卻包含了整個世界。」
所以下一次,不要再罵小孩:還不趕快去讀書,盡問/想這些沒有用的!
另外,天才也會給自我設定目標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藍圖跟進程,他們也有滿足好奇心的【自我學習能力】,不依靠任何導師給他們明確的路徑。
這跟現在世界各國的新課綱「自主學習」,不是很像嗎?
另外,勇於冒險、樂觀及不怕失敗,也是天才的特質之一喔。
「讓我試試看」,存在很多小小孩的意識裡,但為什麼他們大了之後就不想試了呢?或許是大人急著給予答案、或許是大人沒有給予更多錯誤的寬容、或許是大人太急了,急著進入下一題下一章節。
書上還講了一個天才的特質,就是天才能看透別人看不見的,也就是事物之間的無形聯繫。所以,學會結合事物很重要。
對於「創造力」,賈伯斯說過:「創造力就是把事物聯繫起來…因為他們沒有刻意做什麼,只是看到了一些東西,過了一段時間,自然就會明白一切,那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結合過去的經驗,並且將之整合成新東西。」
這意思是說,在本科的專業訓練上,天才還有特殊的想法,能聯繫其他的領域,交織出新的亮點,綻放出屬於自己的驚人創作。
這個,不就是現在強調的跨領域嗎?
所以,不要再讓孩子死背猛K了,因為這一點都不討喜,還會扼殺掉孩子本來僅存的學習熱情。
再說,深度鑽研某一學科,可能在短期內,孩子在這部分可以得到高分。但越往上的研究,就越會看到侷限。
連結、跨域、創造性思維,既是過往天才的特質歸類,也是未來人才的篩選標準。
—–
《天才的關鍵習慣》裡,舉了大量的實例,一一細數哪些特質出現在天才的身上。
但我最希望自家孩子有的,是認識自己的熱情所在,然後全力以赴。
因為可以反覆做著熱情的事,才能體會到,什麼是發自內心的人生喜樂。那不是世間所給的掌聲,而是什麼都不能取代的自我滿足。
人能喜歡自己,人可以看到自我的價值,非常重要。
所以不管我的雙果姊妹是不是天才,一點都不重要。做為母親,我只願她們喜愛自己,在真正熱情的事上滿足自己,也喜愛靠雙手和努力打拼出來的的人生。
以終為始的倒回去看,呵護住孩子天生就有的「天才」特質,包括好奇心、想像力、冒險精神、學習的渴望….,再培養面對挫折的胸懷、再試一次的勇敢、自學能力…等。不是為了讓他們成為天才,而是讓他們,對自己更有自信,也更喜歡自己獨一無二,責任與成果都自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