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份日日更新的好讀物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包括公家單位、民間媒體,或甚至私人教師在內的很多團體個人,都釋出大量免費、優質的線上學習資源,從學科到手作、從紀錄片到電影,這是疫情衝擊下另一種百花盛開的景象。
 
但因為媒介都需要透過載具,在孩子必須線上學習的同時,我並沒有特別呼籲家長必須在這時候,再給孩子這些補充。如果哪些資源有幸入爸媽的眼,給孩子看,算是額外的收穫。
 
但有一個單位,基於個人的情感,我特別想挺它,即使它現在推出來的,是當日當期免費的報刊PDF檔。
 
挺它,不只是希望大家善用它的免費資源,更希望它能永久續存。
 
是《國語日報》。
 
—–
 
我曾跟馬來西亞的編輯人聊過,那裡有專屬於兒童的報紙嗎?對方跟我說,因為疫情衝擊,學校關閉(不訂報),所以兒童報紙支撐不住收起來了。
 
別說兒童報紙了,這陣子臺灣不是連蘋果日報都收起紙本了嗎?
 
不可否認,「紙本」,已是這數位洪流下的弱勢。但讓這世代的孩子,既有快速檢索網路訊息的能力,也有透過紙張文字閱讀品味的素養,是父母師長可以給予的禮物。
 
這次國語日報免費釋出的是每日的《國語日報》、《國語日報週刊》、《中學生報》。這其實對一個財團法人,背後沒有母企業資金支助,盈虧自負的組織,是不容易的決定,因為他們依靠的,就是每天一份10元報紙的收入在支撐。
 
但基於孩子們宅在家,尤其是讓本來都有在校讀報的孩子保持習慣,他們也願意放下收入銳減的憂慮,將最棒的內容公開。
 
能在不容易的時刻裡,放下自我擔憂,成全更多孩子,都值得獲得敬意。
 
☀️國語日報「防疫自學 公益閱讀」全版報紙閱讀專區 ↘️
 
☀️「防疫閱讀相關文章專區」↘️
 
—–
 
我的母親給過我許多寶貴禮物,但未上學就開始的《國語日報》,一定有排前幾名。
 
那時候一天份才兩大張,每天到手後第一時間讀的都是漫畫「小亨利」。而品讀刊登在上面的各校學生作品,更是快樂的時光。
 
在那個年代,閱讀資源不多,每天到家的《國語日報》,提供我源源不絕的閱讀享受。
 
自己的兩個孩子還在幼兒園時,我讓她們開始接觸彩色版《國語日報週刊》,練習看標題、學注音、認國字。
 
水果姐上了國小,《國語日報》正式進入她的閱讀生活,也豐富了我們母女間很多討論的時光。
 
這是母親給我的禮物,我也希望將它送給我兩個孩子。不只是一份報紙,也是一種每天閱讀的習慣,更是一顆喜歡文字的心。
這是我對孩子的愛,更是我對母親的愛的回報。
 
所以並非業配,純粹基於《國語日報》伴我三十多年的情感,希望很多人都可以看看它因應疫情,釋出的每日/每期刊物。
假設「試閱」過覺得合適的話,一個月300元的訂閱,可以讓孩子試試看。
 
其實,現在已經擴大成16版,當中家庭/親子教養類的文章和分享,更是值得父母閱讀。
 
☀️訂閱請由此去 ↘️
 
這是之前寫過的讀報素養,四篇也在馬來西亞光明日報週六副刊中連載過:
 
 
—–
 
愛閱讀的心、持續閱讀的習慣、多樣閱讀的選擇、大量閱讀的進行、甚至很會考試的閱讀策略…..都奠基於幼年時候,身邊大人給予的陪伴與溫暖裡,蘊含了多少閱讀的享受。
 
很多很多年後,希望我的雙果姊妹們,也能將這每日陪伴她們成長的閱讀材料,分享交棒給她們的孩子。
 
因為以閱讀為家風、為教育重點,這是我做為女兒、做為母親、做為學生、做為老師,最光榮的一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