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廢沒關係,好過點更重要

疫情高峰期間,民眾最好的作為,就是「毫無作為」,在家裡待好待滿,能多宅有多宅。
 
既然行動上,不外出比外出更好。那在心態上,放鬆比一定比緊繃更好,這包括面對孩子這段時間的學習,也包括看期待自己的高效生活,或高效工作。
 
心理層面,誰都開心不起來:對疫情猛烈的擔憂、對經濟與工作的煩惱、對多久才會恢復正常生活的不安….更別提孩子居家學習,要不要請假陪他、他的線上學習有沒有效果、他花更多時間在3C上怎麼辦…..種種令人操心的事。
 
偏偏這個時候,不能外出、不能運動、不能相聚,連外食也不行,真的是悶極了。
 
我想,爸爸媽媽就承認跟允許,自己的無力感吧!沒關係的。
 
懶洋洋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沒關係。
不想管小孩的功課,沒關係。
不想煮飯,沒關係。
想廢到一個極致追劇睡覺,也沒關係。
 
這些「什麼都不想做」,或「做懶散的事」,都好過憤怒的心、彼此指責的言詞、恐慌的不安,或轉嫁到孩子身上的情緒。
 
—–
 
讓自己心情上好過點很重要,如果喝點小酒、上串流平臺看部電影、或一直睡覺不想陪小孩……若能讓宅在家的時間裡舒服一點,不需逼自己非得有什麼爸爸媽媽「應該要有」的作為,都是可以的。
 
不需要在小孩面前當完美的家長,時時陪伴呵護。這困難時刻裡,爸媽把自己的身心安頓好,比陪看功課、煮營養滿分的三餐,更重要。
 
當外面一團亂的時候,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讓自己感受舒服些,暫時當個懶散的家長,沒事的。
 
明白的告訴孩子:「今天媽媽(爸爸)狀態不太好,我想一個人作點自己喜歡的事,你看你應該做什麼就去做,真的有需要幫忙再來找我。其他時間,我想安靜一下。」
 
當然,也可以跟你的隊友互相分工一下,兩人輪流進入自己的「洞穴時間」,跟自己獨處,請另一個人看顧料理孩子。
 
如果過去,孩子已經習慣你形影不離隨傳隨到的照護,那這段時間,可以練習即使在家中,爸爸或媽媽仍然可以保有自己獨立的時間和空間。
 
更重要的,這也同步在顯示,即使是家人,每一個人也都是不同的個體。爸爸和媽媽有自己的安排和理想,而孩子們的任何努力,是為自己做的,而不是為爸爸媽媽做的。
 
—–
 
我會在孩子面前示弱,甚至誇張點的說讓她們來照顧媽媽。我希望她們瞭解,家人之間是互相的,沒有誰應該是超人、沒有誰不會累、沒有誰永遠該當付出的那一個人。
 
所以,讓孩子知道爸媽也有需要他們理解、配合的部分;我們身為家長,也要稍稍放下緊盯、照護的責任感。休息一下,放懶一下,擺爛一下….都沒關係的。
 
只要在這抗疫時刻裡,能讓心情舒緩一點的作為,有多廢,都是沒關係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