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接到許多媽媽的來訊,討論關於閱讀的問題。
可能是問有沒有更推薦的書單、也可能是問怎麼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以及蠻多媽媽在問,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
我們試問自己,什麼事會讓我們不選放空的滑著手機、不選輕鬆的裹被追劇呢?那一定是很喜歡的事。喜歡到,不惜投注時間精力甚至金錢,「自動自發」去做。
所以如果要讓孩子「自動自發」閱讀,那就讓他發自內心的喜歡閱讀。
那怎麼讓孩子打從心裡的喜歡呢?除了我們一再強調為孩子提供「有趣的故事」外,我們也要為孩子提供「想模仿的身影」。
什麼意思?意思就是,當父母手機不離手、眼睛不離劇,卻又期待孩子抱著書本,享受當中的黃金屋,這是對孩子的苛求,也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孩子都是靠著模仿大人長大的,父母看書時,拍拍旁邊的座位,輕聲說:「拿本你喜歡的書來坐媽媽旁邊。」帶著孩子逛書店,告訴他,這裡(書店)是爸爸媽媽很喜歡的地方喔。
父母挑書、買書、讀書、談書,這些父母跟書親近的畫面,都會成為一幅幅影像,留存在孩子的腦海。
「書」不等於「學校的功課」,或另一件「作業」。它如何存在於孩子還單純單薄的世界觀裡,端看父母賦予書跟閱讀,什麼樣的角色。
書,如果是父母的朋友,自然也會是孩子的朋友。
書,如果跟父母不熟,父母都不買不讀不談了,怎麼可能成為孩子會自動自發想去做的事呢?
—–
2021年起,我想開始來推薦「大人的選書」,甚至有一點導讀,也作為父母挑書的建議。
我的選書,不一定是教養,也未必是教育,但就跟《週五好書夜》的初衷一樣,會是一份誠懇的紀錄與分享。我也希望,《素養旅行》粉專的選書,能帶給爸媽一些參考的價值與收穫。
想這麼做的原因,是希望父母也能找到有趣的、喜歡的書;然後倒一杯茶,拍拍一邊的座位:「寶貝,拿一本你喜歡的書,來陪媽媽(爸爸),我們一起看書。」
讓孩子「自動自發」愛上閱讀,沒有他法,我們做給孩子看、陪著他一再一再練習「自動自發」的閱讀,就是了。
—–
在那之前,我先送給各位一份好書單。
我的高中老師王美霞,《南方講堂》創辦人,十年多來推動閱讀。老師今年寫了一個系列《南方有書》,介紹了很多好書,從藝術到文化到社會觀察,相當多元,網址如下,大家可以先參考。
—–
讓孩子重視閱讀,絕對不是為了符應108新課綱下,大量跨領域的素養考題。在考試中佔有優勢,閱讀是個好工具,但那只是閱讀的一個功能而已。
具備閱讀的「能力」,收集資訊、判讀資訊,與篩選資訊,這會是未來優秀人才必備的特質。
以及最重要的,作為滋養與豐潤生命,愉悅及滿足自我,閱讀是位一生相伴的好友。
父母能給孩子的,其實有限;但作為伙伴、引導、激勵與安慰的,閱讀可以兼任這些角色與力量。這才是我們做為父母,該把閱讀的愛與能力,送給孩子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