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的歲末,也要好好愛人與被愛

2020終於要進入最後個位數倒數了,身處北台灣每天跟落不盡的雨水相處,除了笑罵南部的朋友:「你們在南部的喊什麼冷?」,跟「喔,我們這邊只有下兩次雨,一次24天、一次26天!」外,也只能一日一日等時間過去,盼望著春暖花開快來。
 
但是,與其說期待溫暖宜人的天氣,不如說趕快跟這令人緊繃到了極點的2020,誰都不容易的一年,說聲慢走不送。
 
—–
 
但這一年,站在教育者的立場來看,是完全呈現未來世界,以及亟需素養的一年。
 
疫情,關閉了各國邊防,所以加速遠距的發展,也催化線上學習的進程。
 
在臺灣應該感受不深,但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全球只有「6」個地區未全面停課,臺灣就是其中一個。
 
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全球絕大部分的地區,會因為不得已但教育不能停下的理由,學生跟老師「被迫」快速熟悉線上互動、教學進行、評量測驗,與小組合作。
 
大家不覺得這就是未來地球村的縮影嗎?
 
以後,跟我們的孩子同在一個專案裡的「同事」,與他在超過5G的光纖上互動著,但可能跟他全然不同膚色。而在孩子進入職場前,雇者評估的已經不是他在區域取得的成績,而是他在線上自學了什麼。
 
不懂欣賞與尊重他人的文化、無法在螢幕後能呈現自我的教養與道德、不會使用科技與媒體來進行合宜的溝通表達,那很難在職場上勝出。
 
但若是比勞動性、單純性的工作,機器人AI已經取代了太多。
 
很多家長抱怨新課綱只會帶來不便,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但新課綱裡面強調的素養,以及在教學、課程、評量方面力圖跳脫傳統,這真的跟世界各國一樣,都是為了讓孩子提早準備。
 
只是令人擔憂的是:未來,其實已經來了。
 
——
 
既然如此,那我們辛苦養育大的孩子,明天到底還有什麼希望?
 
人跟機器人唯一的差別,其實只在關懷與同理心,這是最可貴的價值,簡單來說就是接受被愛,與付出愛人的能力。
 
但是,「同理心」非常難教,在物質環境不虞匱乏下長大的孩子,很難理解世界上有許多看不見的苦難與貧困。
這只能靠著父母有意識的,一點一滴鋪陳,從手足之愛、親子之愛建立起,也讓孩子看到父母相愛,這會是最溫暖的起點。
 
鼓勵孩子表現出愛我們,或愛我們另一半的樣子,他們也需要在愛與安全裡,學習怎麼去愛人,怎麼去付出。
 
「愛人」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會。但孩子展現出愛人的一面時,父母別忘了肯定他的柔軟、善良,與機器人所沒有,最珍貴的一面。
 
我摟著水果姐說:「妳今年變得對妹妹好好喔,尤其是最近,看妳們又親又抱的,妳也很溫柔的教她很多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水果姐:「媽咪妳不覺得妹妹超級可愛嗎?」
 
我說:「我知道她很可愛啊,而且,妳沒發現她從小就非常的愛妳嗎?這可能是因為,妳是個無敵棒,讓她很崇拜的姊姊吧!」
 
手足間能互相欣賞、仰望、依賴、陪伴,很多時候需要靠著父母的加油添醋,及欣賞孩子各自的優點,永遠不要比較,但永遠都要告訴孩子,他的手足有多麼愛他!
 
當然,父母相愛與溫馨的相處,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也會是學習愛的起點。
 
歲末,這麼冷,這麼多雨,這麼不容易的2020,抱一抱親愛的家人,為他們做點愛的表現;或者,也接受他們所給予的愛的溫暖吧!
 
因為愛與被愛的能力,是我們與機器人相比,最大的優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