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猜不到的2020年最夯技能!

2020的世紀病毒讓「線上學習」(線上課程)成了教育成長與進修區塊中,最賺錢的產業。那麼,2020年最夯的技能,是什麼呢?
 
針對這個問題,日前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20未來工作報告》,提出了答案,根據的就是線上課程網站調查在職進修者跟待業者最重視什麼技能。
 
多語言能力?喔,不是。
程式設計能力?嗯,有點接近,但還不是。
 
而是,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是「2020年在職進修者」最重視的技能第一名。它也位列「2020年待業者」最重視的技能第三名(前兩名是Python程式語言和演算法)。
 
程式設計跟演算法,感覺這是非常高專業、高門檻,像是電機、資工、資科或資管那類的「天才」才有辦法駕馭的東西。
 
但是,寫作能力,其實我們從小學就開始接觸,它的門檻非常低,也相當普遍跟親民。但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覺得做不好它,以及把它視為在職進修或待業必備的最重要技能呢?
 
——-
 
我們不需要是個工程師,就像我們哪一天能開著無人駕駛的ˋ自動車,但並不需要知道它的原理與運作。
 
然而我們天天與人溝通、工作上的報告、對客戶的說明或簡報、對產品的行銷、使用社群媒體等等,在在都需要文字(寫作),以及背後所能組織的邏輯與架構力。
 
當然,IG、Podcast、或者YouTube,強調聲音或影像,感覺「文字」做為傳播的媒介的一環,看來是式微了。
 
其實不然,正式的文件、企劃、研究報告、特別專案,當然可以使用圖表,以做為補充;但要能把話「說」清楚,讓老闆或出資者可以搞懂,靠的還是文字搭建起來,有脈絡層次感的敘述。
 
與其說文筆優美重要,不如果把一件事有次序的講(寫)清楚更重要。
 
——-
 
有網友私訊我關於孩子寫作的問題,做為一個「會寫甚於會教」的媽媽,我非常能感受教孩子作文的不易。
 
但是,聊天就簡單多了。
 
可以試著先把「寫下來」擱在一邊,不要急著寫,而是跟孩子針對一件事(或一個作文題目),好好的、有組織、有層遞性的聊天。這是在訓練邏輯,先透過比較沒有壓力的聊天,把腦袋中的相關元素排清楚,再來想怎麼「寫下來」。
 
舉例來說,遊記跟讀書心得是中低年級很常見的題目,不要問:「對於某某書,你有什麼感想?」這個太大哉問,當年年幼的我們,這個問題也是會讓我們滿頭疑惑星星的,因為這這題目就直接射向終點了,但孩子才在起跑線,離終點還很遠。
 
我們幫忙孩子,在這段還很遠的路上,設幾個中途站吧!就像跑馬拉松選手,經過一攤一攤的補給站後,自然就是往終點前進。
 
可以把問題拆細一點,例如「這本書有主角嗎?他叫什麼名字?」、「他有什麼和別人不一樣的能力(個性)嗎?」、「這本書裡面的那幾頁有讓你感到緊張(傷心)的?」「主角有好朋友(好伙伴)嗎?他們一起發生了什麼事嗎?」……如果父母願意多用點心思,其實可以拆分出很多「小問題」。
 
第二步,進階一點的。孩子可能跟你聊完這些你設計過的問題,馬上就忘記了,這根本無助於他等一下搭建起來成為一篇讀書心得。這時候,可以善用便利貼。
 
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談過的題目或答案,就可以寫在便利貼上。便利貼的「具體及可視覺化」,能夠有效幫助孩子,一張張便利貼,其實就是一塊塊拼圖。
 
便利貼最後怎麼排列,張跟張之間再加上合適的連接,一篇作文大概的架構就起來了。
 
這樣還可以有效避免孩子,想到什麼寫什麼,然後整篇文章失重失衡。(孩子的遊記最容易犯這種錯誤)
 
——-
 
剛剛舉的只是一個初期寫作的小技巧,我們需要訓練孩子面對任何事(專案/題目):找出素材、有秩序有邏輯的排好、盡可能全面觀照,提出自己的見解,好好的把它說清楚。
 
但這樣的訓練何其漫長,也不是幾篇作文就能搞定,這需要鑲嵌在父母長期的有意識引導與對話裡,在日常生活中進行。
 
優美的文筆,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會因為學得夠多而慢慢添加進來。但他怎麼思考跟排序一件事,那需要日積月累的沉澱,以內化成他的素養的一部分。
 
閱讀、影像、與人互動、多元的活動與生活,都可以豐富這樣的素養;但父母與他的對話、提問,或者是經過設計的引導,其實更能潛移默化。
 
在這些之後,「寫作技巧」,自然成為思維表現的一種展現,到時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