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看電影,來閱讀吧!

紙本,是閱讀最基礎也最紮實的型態,但廣義的閱讀,則遠遠超過開卷。數位時代裡,影像跟閱讀的結合,能讓愛聽故事的每一個人,都獲得更豐富更多層次的感受。
 
雖說水果姐的第一套書《神奇樹屋》開了她閱讀的任督二脈;但第二套書《波特萊爾大冒險》,則是她首次在閱讀之後,也能享受「對文字的想像,喔,原來人家是這樣演的啊!」的那種對接感。
 
一篇故事用文字吸收,是大腦裡在演戲。但這篇看過的故事,改成戲劇呈現,則讓大腦有機會,去比對文字與畫面的異同。哪裡符合原本的想像,那很好;哪裡跟本來的想像差很多,那更是新的獲得。
 
所以,有機會在羅德達爾小說《女巫》改編成電影上映前,能參加這場首映會,是有趣的經驗。讓水果姐可以在她所理解的文字,與跳躍在眼前的畫面感中,獲得比對或映證。
 
——-
 
羅德達爾的故事本來就很有想像力,跟色彩斑斕,這兩大特色在電影《女巫們》裡,也如同過往的展現。
 
電影改編的算是符合原著,但外婆童年的「女巫經驗」,則是影像化之後加入的新元素。多了這一段,也讓外婆對女巫的熟悉與厭惡,更順理成章。
 
在小說裡的「廚房歷險記」篇幅較長,也更為敘述小男孩冒險時的緊張刺激,以及為它輕微受傷的不捨。在電影中的這一段,比較順利且簡短;反倒是女巫們喝了湯後的餐廳亂象,有讓觀眾看了大快人心的感覺。
 
電影給了更好的結局是,讓外婆與小男孩得到了一大筆「高階女巫」的錢,再加上藥水跟全球女巫通訊錄,他們將更有能力消滅掉世上所有的女巫了。
 
除了愛與勇敢(外婆對小男孩永遠不變的愛,及小男孩反制女巫們的勇敢)之外,電影也更深刻的帶入「樂觀」的價值。
 
變成老鼠是件多可怕的事呀!但小男孩從來沒有自怨自唉,反倒他想了很多當老鼠的好處,甚至他還希望生命較人類短的老鼠,未來可以跟外婆一起死去是件很好的事。
 
樂觀的心思,讓小男孩珍惜當下,以及珍視他與外婆間的愛(和他的新友誼),然後想著更有意義的事(消滅全球女巫)。這一點,令人敬佩,也值得學習。
 
——-
 
這部電影要欣賞前,我會建議先過原著,這樣一來心理有所預期,比較不會被一些突如其來的畫面給嚇到;二來剛好可以對紙本與電影的對照,這是一種閱讀的趣味。
 
為什麼說會被畫面嚇到呢?因為女巫會變身咩,當然這對電影特效來說不是問題,但很可能孩子會害怕,或感到恐怖。
 
我去查了電影分級,有的戲院說它是普遍級,有的戲院說它是保護級(6歲以上由家長陪同觀看)。
 
我傾向它是保護級,況且它所敘說的故事雖然偶有歡笑,但畢竟不是一路溫馨,還是由家長陪同6歲以上的孩子觀看比較合適。
 
——-
 
散場,我問水果姐:「有什麼感想嗎?」
 
水果姐跟我說,她覺得電影的結局比較好,小說的結局像是沒寫完似的(我之前回答她,那不叫沒寫完啦,因為新旅程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作者可以寫另外一本書了啦!)
 
她也覺得小男孩變成老鼠後,比她想像的更可愛,也更勇敢。(當然啊,電影特效無敵啊!)
 
最後她還是覺得有的地方有點恐怖,我笑著回答她:「是啊,我好忙喔,要忙著專心看電影,還要忙著一隻手借妳抱!」
 
「媽咪!」她笑著瞪我一眼,表示抗議。
 
——-
 
親子閱讀,從書本延伸到戲院,感覺蠻有趣的,大家不妨試試。
 
明天(11/5)要上映了,剛月考完的這個假日,跟孩子看看書,再陪著孩子看看電影吧,享受一下這趣味橫生的「跨域閱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