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跟孩子聊你的朋友嗎?

對於孩子的交友狀況,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會想瞭解的;如果能知道孩子的好朋友是誰、聽聽孩子跟朋友的相處與互動,是一件很加深親子關係的好事。

但是,做為父母的我們,也會跟孩子分享,我們如何跟好朋友相處、我們怎麼欣賞跟學習好朋友的優點嗎?

「群體生活」雖是本能,父母不用教,孩子也會交朋友。但父母的「教」,則有更大機會讓孩子更會交朋友,或者更大機會交到高品質的朋友。這種「教」,除了嘴巴說,更是做給他看。

因為「孩子都是模仿父母長大的」,這當中自然也包括了,孩子如何從父母與朋友的互動中,去學習怎麼挑選朋友、尊重友誼,以及學習欣賞朋友的優點。

但是孩子怎麼知道呢?就得靠父母的分享了。

有一些價值觀,例如努力、例如敬業,很難教條式的教。但若是舉例的話,尤其是舉一個實際生活中的人,就能較為容易引起共鳴,給孩子的印象也會更深刻。

比如說,我指著在新幹線上沒座位,只能站著,但還是努力不懈用手機寫作的老師,告訴水果姐:「妳看到了嗎?這個就叫做『有人比我們有才華,但卻還是比我們努力』的樣子!」

又比如,我跟水果姐分享,她也認識的美麗科長阿姨,即使口才已經很好、反應已經很快,但她跟媽媽去中央爭取經費前,還是會在家裡將簡報練到滾瓜爛熟,報告時間分毫不差。(媽媽順便跟女兒懺悔,因為都沒像長官這麼認真!)

或者是,我會跟水果姐分享,哪一位阿姨很勇敢堅強的走過生病,但卻依然樂觀開朗,我很尊敬她;哪一位叔叔面對大量工作的挑戰,但還是都可以保持笑容,不疾不徐,是媽媽很好的學習對象…。

我常會跟孩子聊天,但不只聊她的同儕,聊他們小朋友的相處,也會聊我的朋友,聊我和我朋友間的互動。

透過生活裡彷彿不經意的閒聊,我希望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怎麼挑選朋友、和朋友互動,以及尊重具備哪些特質的人。

價值觀,是一種長期積累、內化的信念,這包括孩子成長過程中,他經驗到的一切,所轉化出來,屬於自己意志的一環。

所以,我會跟孩子分享身邊朋友值得敬重的特質,或者表現出來的行為;好的品德,要教導孩子看得懂。懂了,才知道這也是他砥礪自己,或選擇朋友的標竿。

給孩子可依循或模仿的路徑,知道爸媽跟朋友互動是什麼樣子,這對他的交友,會有很好的啟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