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書算什麼?就放膽的做吧!

在「科科等值」的國中教育會考下,社會科也跟國、英、數一樣重要。但是用死背強記的方式讀社會科太痛苦了。
 
新課綱裡的「素養導向評量」,早已被宣布是大考趨勢,社會科的題幹只會越來越長、訊息越來越多。
 
所以,社會科考題既是長篇大論,有時候還要跨領域,它對學生的挑戰勢必越來越高。不想國中過得太痛苦,提早在國小就建立起正確讀社會科的習慣,是比較理想的。
 
有效讀社會科的策略有很多,今天傳授女兒的,就是讓她瞪大眼睛不敢相信,但卻又下手毫不遲疑的:「剪書」!
 
剪書?書可以剪嗎?書不是拿來讀的、畫線的、記誦的,不是應該保留它的完好無初嘛?
 
首先,要有一個觀念,「圖表」,一定是社會科裡重要的整理。學會看圖表,甚至之後自己要能在歸納訊息後製作圖表,都是學好社會科的必經之路。
 
四年級的社會裡,參考書商很細心的將社會課本的內容整理成圖表了,一大堆敘述文字變成表格,立馬一目了然。
 
—–
 
所以我的步驟是:
 
1、在她讀完課本文字後,讓她在做練習題目前,看看參考書的整理。
 
2、跟她一起看過一次參考書內整理的表格或圖例,再次加深對課本內容的記憶。(做這件事是要讓她感受讀一堆字,跟看一張表的效果與差異)。
 
3、「它整理得很好對吧?剪下來吧,貼在妳課本上相對應的地方。」我第一次說時,她瞪大眼睛看著我,不可置信。
 
「這樣,妳到考試前,就複習錯誤筆記跟課本就好,參考書就不用再看了。」我繼續說著,同時把剪刀遞給她。
 
「以後妳到國中、高中,要把重要的訊息整理出來,累積成自己的寶典,不管是重點還是曾經錯誤的地方,考試前沒時間時,複習寶典就可以了。」我不忘補充著。
 
4、她剪下圖表後,「浮貼」在課本上相對應那一頁的空白處,記得不要遮到課本上原有的內容。
 
5、「以後越高年級,必須念的東西更多,要善用參考書已經整理好的東西,看多了,妳就會自己整理了,這才是妳最終要學會的能力。」媽媽不忘嘮叨最後一句。
 
—–
 
我們常常說,給孩子魚吃,不如教會孩子怎麼捕魚。
 
「剪書」,甚至「拆書」,只是為了蒐集訊息的一種手段。去蕪存菁,然後把訊息收整進合適的地方,以供未來的自己取用,這才是要學的技巧。
 
不要再把心力盯孩子是不是把社會課本背得多熟,而是讓他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訊息」,然後「歸納整理」起來,相關的放一起,有利「相互映證對照」。
 
未來的世界,評量的不是純粹的記憶,而是孩子要能提出價值判斷,也要能論述自己的觀點。
 
價值判斷跟觀點論述,這需要很長時間的養成。沒關係,就從他會找合適的資訊、勇敢的取下來、再置放到正確的地方貼起來開始吧!
 
如果能夠讓孩子慢慢形成自己讀書的理路跟系統,剪書算什麼?有效的話就放膽的做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