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姐小三以來的這一年,我不只一次跟身邊的人感嘆,學校教育真是磨壞了孩子學習的胃口。
水果姐小時候是個對學習很感興趣的孩子,就跟大部分孩子一樣,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加上家裡刻意管制她的3C,她的世界就是桌遊、數學教具、很多故事書,以及爸爸陪她玩媽媽陪她天南地北亂聊,她對新知充滿了熱情,對學習也很有意願跟想法。
上了小學後,標準化的課程與進度,加上反覆的精熟練習(其實就是傳統的填鴨),我「曾經」以為,孩子的學習胃口被制式教育破壞殆盡。甚至還曾經大言不慚的說:「從小小心翼翼顧起來的學習熱情,進入體制教育三年,完全瓦解!」
以前她很喜歡嘗試各式各樣的題目,現在卻用毫無溫度的口氣跟我說:「(練習)多的要命,誰喜歡?」
看來,這就是臺灣孩子的宿命了,學習的熱情慢慢削弱,因為光是應付作業,就已經精疲力盡。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這一陣子,卻發現狀況好像不是原本以為的那樣。
案例一:
水果姐一直都不是一個很喜歡英文的小孩,不敢開口說是最大的困難,雖然我很著急但也不知道該怎麼幫她,因為媽媽英文也不太行。那天我在看大家說英語影片,她很好奇湊過來,問我影片在演什麼?我跟她說,這兩個人在討論剉冰跟冰淇淋。
可能是這個話題太生活了(加上母女都很愛剉冰),她竟然很有耐心的跟我一起倒帶,再一遍遍格放,一句句的瞭解意思後,再嘗試念出來。當然很多單字她不認識,但她竟也可以跟我討論「…,too」(…也)跟「…too…」(太…)的差異。
案例二:
最近我每天都帶著她讀一篇「說明文」,因為說明文真的很難,題材太廣了,從保育、環保、生態、文史…加上文本表現手法不像記敘文那麼輕鬆好駕馭,但說明文是未來考試重點文體呀,我希望她有解讀說明文的能力。
帶她讀文章的同時,除了講解超越她程度的字詞,也不能缺漏文本脈絡的進行、每一段落主述的意涵,甚至練習圈下或劃記文意重點…最後,還要從五題的閱讀測驗題目裡,再回溯到文章中去確認線索….這些種種,都從聊天互動中去問答與對談。
我感覺,過去那個對學習高度專注力,也滿懷好奇與學習力的小孩回來了。
今天,讀完一篇東京奧運的獎牌製作後,她竟然要求再多讀一篇(媽媽今天八點多才離開辦公室ㄟ,可以放過我嗎?)
趁她有此雅興,只好說要不要試試自己讀,等一下我們再一起討論?
結果卻讓我覺得非常驚喜,並不是因為她告訴我她整篇讀得懂,而是她告訴我第五段「看不太懂」。
太好了,會說出「看不太懂」的孩子,表示她知道自己還可以學習什麼。所以我們再度一起,從首段開始,把整篇看一遍,這是一篇在講格陵蘭鯊的文章。
看完後,我沒忘記跟她一起去大地圖前,確認格陵蘭鯊的家鄉「北大西洋」在哪裡。
是學習太好玩了嗎?媽咪我正要告退時,她遞給我一本記事本:「媽咪妳幫我出一下四則運算的練習吧,要先乘除後加減,或者有括弧的那一種。」
雖然心中大喊救命啊我想去洗澡了,但還是笑瞇瞇的幫她出了幾題。因為當孩子進入對學習高度意願的狀態時,父母師長要挺他啊!
對於水果姐一改三年級以來的「反常」,我不覺得是一時被雷打到,竟可撿回學習的胃口。
我比較傾向的答案是,超過一週,從每晚請她拎本科普的書來我旁邊坐著,我們一起閱讀開始(其實是各看各的,媽媽我也是很忙的);到我說要上「閱讀課」,請妹妹先不要過來干擾。以及專心跟她一起看大家說英語,我們反覆練習那幾句對話。
關鍵是:媽媽專心的陪她。
發現這一點,其實有點汗顏。過去一年,總覺得她是個自控力很好的小孩,加上我實在太愛自己想優先做自己的事,所以對她的學習有點放生,想說她也hold得很好。
殊不知,除了成績有「緩慢」的退步外,更嚴重的是學習態度與積極性變差了。原本還以為是制式的學校教育弄壞了熱情與胃口,卻忘了檢討自己給孩子的陪伴是不夠的。
最令人欣喜的,是從這樣的陪伴中,看見她的「思考」。從閱讀測驗的題目中,去嘗試組織、提取、歸納、判斷剛剛讀過的訊息。或者從四則運算的應用題中,弄清題意後,分列再整合。孩子的「願意想」,對學習而言,是無比珍貴的特質,真的值得大人鼓勵跟呵護。
時間上的「陪伴」、專心的與孩子「討論」、「鼓勵也等待」她的思考、讓她有著「學習雖是我的事,但此刻爸媽跟我在一起」的安全感跟同伴感,是我這陣子以來,學到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