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與主動,值得多鼓勵

昨天是全國小學的返校日,夜裡睡前,水果姐靠著我說:「媽咪,我這學期當班長。」我喔了一聲,原本不以為意,因為除了小二下跟小三下沒當班長之外,其他學期都是班長。

我是蠻喜歡她擔任幹部,因為可以多很多學習做事的機會。但是不是班長,其實沒有太在意。

我隨意的問她:「老師今天讓你們選舉嗎?」她說:「不是,都沒人想當,我自願的。」

這時,我才抬頭看她:「哇,妳自願的?真是不錯,因為通常年級越高,任何事會自願的小朋友越來越少。」

她淺淺的笑一笑:「當班長可以做很多事,可以幫助老師,也可以幫助同學。」

我捧起她的臉用力親一下:「越高年級,有時候會越害羞自願跟主動,媽媽覺得妳很有勇氣,很棒!」

——-

其實每個老師心中都有一把尺,除了用虛幻的「緣分」來述說跟這個孩子投不投緣外,其實更實際的判斷這孩子討不討喜,「主動性」,是一個指標。

這裡指的主動,不只是學習的主動,老師更喜歡的是,小朋友對班級事務的主動與熱心、對於同儕互動的主動與友善。

「啊,我的孩子就叫不動啊!」或許有的爸媽這樣哀嚎。我想會不會是,爸媽對孩子的服務跟照顧都太周全了,所以孩子沒有主動的必須?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應該都是喜歡幫忙做事的吧?因為那可以證明他們有能力。但往往我們大人會怕危險、嫌慢、嫌麻煩,而順手幫孩子做一做,因為那更快更有效率。

我也常提醒自己,要耐著性子等,因為今天幫他做,以後就要繼續幫他做,那太不符合我的懶惰個性了。但其實對我這個性急的媽媽常常很折磨,我都要掐住自己大腿來等待。

所以,連五歲的可樂果妹妹都可以朗朗上口我最常說的話:「會做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做。」

——-

不過我這個媽媽懶歸懶,嘴巴倒是很勤快,主動做到六分的水準,我可以給足到十分的讚美,反正讚美不花錢啊,而偏偏兩個小孩都很吃這一套。

我會在假日前一晚說:「我希望妳們明天早上起來,在兩個小時內,主動作三件事,至於哪三件事,妳們自己決定。」再補一句:「妳們可以選很簡單的事,但就是三件事,只可以多不可以少。」

她們會找類似排好玩具跟書籍、收拾遊戲室、練圍棋、看書畫畫、一起安靜的下棋,或拿吸塵器將地吸一吸,把廚房的杯盤洗一洗之類的事來做。

其實都是很小的事,但我每次都會像是發現新大陸那樣讚嘆她們的了不起。

——-

媽媽不用太完美,懶散一點也無妨,讓孩子為家裡或為自己,多做一點,這樣我們不是更輕鬆嗎?

孩子「主動」久了,會成為習慣;更進化的話,我希望她們未來是性格積極的人,對學習積極、對人生積極,對夢想積極,為所愛努力。

積極的人生觀,不會20歲時才從天空掉下來。

最後,為了肯定她自願與主動擔任班級內服務的人,我說去個有滿滿哈根打茲冰淇淋的麻辣鍋店吧!也清楚告訴連帶可以吃到好料的可樂果妹妹,姊姊因為「自願與主動」幫忙老師、幫忙同學,爸爸媽媽覺得這是一件很不簡單,也很棒的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