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孩手機系列.2」–手機給了,然後呢?

「給孩子手機系列.2」手機給了,然後呢?

「給孩子手機」,這已經是一個不可擋的必然了,所以與其在意孩子幾歲時可以獲得手機,更該留意的,是孩子在得到手機之前,已有所熱愛的其他生活重心滿足他了嗎?

孩子擁有手機後,若父母完全授權跟沒有協助控制,任由孩子隨意決定他使用的頻率、時間、所接觸的app或影片,就算前面已經建立能滿足心靈的其他愛好,也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兵敗如山倒。

沒錯,手機就是這麼可怕,但它卻以一種絕對日常的型態,完全無距離存在於孩子手上。若是加上同儕推波助瀾力量,那根本就抓不回來。

所以,給了手機之後呢?父母的規範引導,才是長治久安之計。

手機,若是已被這個家庭定義為「工具」,那麼,其他工具買來後該以什麼角色存在於家裡,手機當然也一樣。

媽媽買了想很久的鑄鐵鍋,開鍋後應該先是做道喜歡的料理吧?爸爸買了更舒適寬敞的帳棚,入手後應該先去露營吧?

在學習工具之前,我賦予孩子的手機任務,是拍照跟寫作,這純粹是為了貼合媽媽的愛好。

拍照,就只是生活記錄、作品紀錄、家庭間的出遊紀錄,每一台手機都有照相功能。寫作,也是紀錄生活的一種形式,我希望孩子習慣用有邏輯的文字,留下生活點滴。

———

再來說個故事吧!

五歲的可樂果妹妹,不久前獲得四顆鏡頭手機一支。我故意裝刁難的問她,姐姐拿手機都會發文,妳拿手機可以做什麼?她回答我,她可以拍照。

那好吧,就讓她好好的把家人拍清楚,所以在添好運餐廳裡,母親節的全家福,唯獨沒有她,但她把家人拍得很清楚。

那個晚上,她挨過來撒嬌:「媽媽,我也想發文。」(她常常看姊姊在發文,她知道這是家裡的規矩,同時她也想證明她有能力擁有手機。)

媽媽故意勉為其難的表示願意幫忙打字,讓她口述下午的海邊之旅。

這當然是家長的伎倆:「具備發文能力=擁有手機資格」,我用這種方法讓她們習慣書寫這件事。

重點是,看到妹妹口述媽媽幫忙打字,姊姊也卯起來認真寫作,自己寫完就上傳了,媽媽連看都不用,她靠自己寫出了她史上獲得最多讚的一篇。

可樂果妹妹帶來的「姊妹競賽」,倒是始料未及的有趣。

不過對媽媽而言,孩子發文得到多少讚跟文筆好不好都是其次。因為我希望孩子習慣文字的思考、書寫與呈現,也希望手機可以幫助她們,用不同的方式,紀錄生活。

———

對水果姐姐而言,手機做為非常棒的工具,幫助她的地方更多了:
1、單獨母女旅行時幫媽媽拍照。(這很重要,因為一個家裡拿相機的那個人,照片少的可憐)
2、去日本友人家作客,根本語言不通也可以用手機拍照,然後跟日本小朋友交流的彼此捨不得分開。
3、平日查氣象以決定隔天穿著,旅行時查鐵道班次因為媽媽很懶得回答。
4、更多樣的寫作。
5、輔助考試(自己念圈詞錄音下來,給自己考聽寫–這不是我教的,我第一次看她這樣做時,也嚇一跳。可能是她放棄我這個懶惰的媽了,自己處理比較快。)

統整起來,無非就是查資料、協助自己、拍照跟寫作。現在長大了,喜歡戴上耳機裝很成熟般的聽youtube上的流行歌了,我也隨她,因為媽媽小時候也很愛裝大人呀!

遊戲,偶爾還是會玩的。她比妹妹幸福,她手機裡遊戲應該有十個吧,好幾個都還是我推薦的勒!

我不讓孩子感覺到「媽媽討厭遊戲」;我要孩子體認到「手機是小電腦,可以做很多事,遊戲只是其中的一件事!」

手機給了,才是親子鬥智的開始。但手機,不是洪水猛獸,它是很好的工具,現代生活的利器,善用工具,可以創造很多有意義的快樂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