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財神的初四來到,那離開工的初五也不遠了。爸媽的春假已接近尾聲,但孩子的寒假還有十天,今年要不要跟孩子談一談,嘗試共同規劃剩下的寒假呢?
就算是白天去安親班的孩子,還是可以設定小小的目標,也未必是要課業的加強。因為我們並不是要利用這十天塞給孩子什麼知識,而是藉著擬定一份短期(十天太長,改成一週也可以)的計畫,鼓勵孩子思考,自己能創造什麼價值或達到什麼目標,讓孩子練習看看,他可以做到哪裡。如果孩子較小,就讓孩子知道,爸媽會一路陪著他。
國中以上的孩子有寒輔,他可能會說白天累都累死了,空餘時間就讓他休息。那國小部分的孩子,爸媽主動出擊吧:「接下來的十天,你有什麼小目標想達到嗎?你有沒有什麼想做的很酷的事?」
跟孩子一起擬假期計畫,千萬不要指導孩子弄出另一份學校的功課表,然後照表操課。因為依照時間軸線,什麼時候讀國語、什麼時候算數學、什麼時候做運動,達到的機率很低。
為什麼?這樣的計畫不是才會包羅萬象面面俱到嗎?
我們期待的並不是孩子弄出鉅細靡遺的「功課表」,但他心底深處卻想著現在明明不是寒假嗎?
問問我們自己就好啦,我們會想要假期當中,老闆塞了時間表,叫我們照表提升我們的辦公室業務能力嗎?
我們期待的是,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孩子想利用這十天,補足哪裡的不全。有沒有可能設定什麼任務,他自發性,或要求父母陪伴的,一起做點什麼特別的?或者,孩子有想改善,或者增強自己的某部分,而不是父母壓著他,讓他感受悠閒的寒假被剝奪。
或許爸媽要說,不可能啦,我的孩子只想打電動。所以讓孩子去想他要利用這十天做什麼、進行什麼,甚至創新什麼,爸媽談的方式很重要。
首先家長要先理解,想打電動是因為遊戲裡有成就感,可能是經驗值提高裝備變好、可能是能完成到某一進度,或者幹掉魔王很厲害,搞不好遊戲裡還有某種人際社交對孩子很重要,那對當事人而言,就是一段段他想挑戰的歷程。
現在,設定這「十日計畫」,其實也是賦予它挑戰自我的歷程,規劃得好,會有趣的。計畫若能符合孩子的個性、生活經驗或他的特殊需求,孩子會躍躍欲試的。
————-
我問我們家水果姐,接下來十天她要做什麼?她說她想把哈利波特全套看完(寒假以來已完成到第四本火盃的考驗)。我說看書是很好啦,但有輸入也要有輸出呀,如果一定要結合「閱讀」這件事,額外再做一件事的話,她會想做什麼?
她想了想,她說那她來整理一下、記錄一下她讀過的套書,詩魂等三本、修煉、手斧男孩等等,我說聽起來不錯。
然後我哄她,我說現在很流行影片ㄟ,要不要考慮我們設定幾個主題,來錄個「一分鐘讀懂哈利波特」,開學後可以給同學看?她哈哈大笑說這樣很好笑。我說才不會,這樣很酷。
她說那她要說什麼?我說妳想五個切入點講哈利波特,可以是他自己、他的朋友、他的魔法學校,或者他遇過什麼恐怖又困難的事之類的。然後來錄個五段一分鐘,每一分鐘大概是300字的內容。
她想一想,好像不會很難。當然,我有拍胸脯跟她保證主題她想,一分鐘「講稿」我會陪她完成。
當家長的心機總要比較深,因為我知道,錄影片這件事哪是手機一擺,就可以侃侃而談?每個「一分鐘影片」前面,就是一篇篇的文字稿,這樣,她因為要「拍影片」而準備文字,就不會有「特地要寫作文」的壓力了。
當然,人都會期待獎勵。我說雖然我們的目標是五段1分鐘影片,但第一次嘛,我們只要有做到三段1分鐘分影片就算很厲害,那完成後,她有希望得到什麼獎賞嗎?她說,趕快去幫她借貓戰士第二第三套…..。
這樣一來,她更有信心了,因為門檻降低,從五段變三段。殊不知,三段本來就是我的目標,我們對孩子也要善用殺價原理呀!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水果姐是喜歡閱讀,但相對起來,對於作文就沒這麼主動積極,她自己也知道她沒有很愛寫作,她也不認為自己寫的好。在閱讀質量上的信心與豪氣,面對作文完全沒有。
寫作,是長期的練習跟習慣,多寫且不怕,小學階段這樣就好了。但寫作哪裡是硬梆梆的稿紙一張,題目一下振筆疾書呢?搭著跟「解決生活或學習的需求」一起來的書寫,沒這麼正襟危坐,但一樣可以達到表達意思跟情懷的效果。
媽媽預設的目標,是接下來十天她可以「寫點東西」;化為跟她討論下的具體行為,就是「三到五段的一分鐘影片稿」。
總目標很清楚,往前分割的小目標就好規劃了,決定影片主題,腦袋想一下要談什麼,化為文字組織一下…。稿子好了後還要順一順,接著背一背,流暢的拍完影片,才算完成,這十天,任務在身,夠她忙了。
或許家長會想,若要加強作文能力,為什麼需要這樣拐彎抹角,然後大人還要陪忙?給她三本範本叫她抄一抄背一背不是比較快?要不然送去作文補習班給老師教好了。
因為我並不是要訓練女兒成為文學家,現階段我沒有希望她享受寫作抒懷的樂趣與感動。我希望文字可成為她暢快使用的一種工具,使用得當,會協助她很多事。我想早點讓她看到「做為工具的寫作」,而不是遇到「寫作」這件事就一籌莫展。
我們讓孩子以為他跟爸媽的目的是A,但其實,走到目標A的路途B,才是爸媽希望他經歷的風景。
我們並不是要利用這十天緊盯孩子深怕他浪費寶貴時間,而是希望他給自己設計任務,產出或創造什麼價值(練出肌肉或瘦個1-2公斤也很棒),自己是自己的專案經理,自己可以hold住自己走向預設的目標,即使目標很小,做得到就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