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灣的小學生最近都在經歷期末考,那今天就來談談「分數」吧!
前幾天我們社群裡有提到,在2018國際大型考試PISA結果的評析裡,臺灣的學生,是全球最怕失敗的學生。這個考試包含了全球一百五十幾個國家,樣本數大,所以這個結論,可參考價值很高。
在這新聞底下,回想一下這兩天才剛發生的事,你怎麼面對孩子帶回來的期末考考卷呢?
滿意的分數,大家都喜歡。但看到不滿意的分數,做為家長的你反應是…?
有兩種極端的父母,一種是先拉高音量八度的:「這個不是教過?那個不是也寫過?怎麼還錯,你是到底有沒有在記….?」另一種就是也不怎麼在意的喔一聲,然後沒有繼續跟孩子對話,轉頭回到自己的手機上。
一種過於嚴苛、一種顯得冷漠。嚴苛是孩子畏懼的火藥,冷漠則是造成孩子、家長與學習間疏離的利刃。
過於嚴苛的家長,養出害怕失敗,甚至隱藏分數跟學習困難事實的孩子;顯得冷漠的家長,直接暗示孩子爸爸媽媽沒有在意你的學習。
第一種的家長,你可以先想想,你自己小時候,考試時有沒有粗心過、突然腦袋打結失憶過、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是不會寫過…。這應該都是很多人都有的學習經驗之一。如果是粗心,一直不停的粗心,該注意的是孩子是不是專注力無法持續太久的困難,還是他有閱讀快速跳字看的問題?要不然只是缺乏熟練的原因?真的不用急著大聲,因為大聲也挽不回分數,那只會讓孩子更退縮回他的保護殼,然後認定跟著學習來的「考試」,是個讓爸媽兇他的討厭東西!這樣他以後哪來的信心跟挑戰感來面對考試?
第二種的家長,其實更糟。孩子面對學習時,其實不是需要你再三寬慰他:「唉呀沒關係,不要太有壓力,爸爸媽媽希望你快樂學習就好。」除非這個孩子本來就有先天的學習障礙與不利,後天的環境當然要為他調整教學。否則,一般的孩子,他要的絕對不是爸媽對他毫無期待!
玩遊戲,哪個孩子不想贏?自我滿足跟成就,絕對是人性。轉換到學習上,一樣也是。沒有小孩希望自己學不會,更沒有小孩希望父母認定自己學不好也無所謂。
所以,請不要矯枉過正,當一個對孩子學習毫無要求與堅持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只是在逃避身為父母的責任。
那麼,在這兩個極端值中間,父母看到分數怎樣的反應比較好呢?
「重視分數,但請更重視產生出這個分數的原因與歷程。」
錯的地方是什麼?為什麼錯?是粗心還是不會還是觀念模糊還是根本看不懂題目在問什麼?
孩子「為什麼」沒有拿到分數,真的比「失去分數的本身」重要多了。孩子為什麼失去這「20分」的原因,比他得到「80分」來的重要多了。
真正重要的是,他學習的品質,而不是老師打在考卷上的阿拉伯數字。
面對分數,請父母用談的、用關懷的態度,不要高壓,不必責備。當然,如果考前你才教過小孩,他再錯了你可能會很火大。但是,他人生還有超過100場考試,這時候請把錯誤記錄下來,錯誤筆記不是只有考前使用,考後的覆盤,更重要。(覆盤是圍棋用語,意思是全盤檢討的意思)。
千萬不要想說都期末考了,考完就算了,沒什麼好訂正的,反正這範圍也就過了。
每一次的考試,都是建構孩子學習態度跟模式的機會。你若希望他漸漸的進步,那就請把握每一次考試,就是每一次增強的機會。
分數,很容易是親子關係的地雷。但各位智慧的爸爸媽媽,請你試著調整跟轉換,讓分數變成是你們親子間可以討論的話題,話題裡可能有他的困難或需要你幫忙的地方;這些話題,扣緊著你對他學習的關懷,他對於自己學習的期待。